05:新时代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规铸基石 自治促成长
罗 明
  罗 明

  近日,示范引领 合力育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家庭教育示范校展示交流会在松江一中举行。会上表彰了新一轮上海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和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园)。上海市教委德育处江伟鸣副处长在会上强调,各学校要主动研究00后为主体的学生和学生所在家庭的特征,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要积极学习教育相关理论和教育新方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勤于思考学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符合学生和家长对发展的新期望;要宣传宝贵经验,引领区域内学校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智慧。上海市松江一中校长罗明作了交流发言,以下是罗校长的发言内容,看看松江一中是如何将行为规范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将行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石的。

  上海市松江一中创建于1904年,迄今已走过114年的光辉历程。学校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学学问、自养养性”的“四自”教育办学特色。

  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与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以“自我规范-主动践行-自我服务”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个人行为规范的基本路径和实施途径,一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基本行为规范,一方面着力引导学生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过程中提升智慧成事的素养,奠定学生成人成才的品德基础。

  以行为规范要求为基点,夯实成人成才品德基础

  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品德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行为规范教育的总体目标: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治、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

  确立目标,分级推进。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分年级目标——高一年级:一撇一捺学做一个“大方的人”,侧重规范礼仪的“走好高中第一步”;高二年级:放飞理想学做一个“大气的人”,侧重诚信、合作的“争做学校中流砥柱”;高三年级:明确责任学做一个“大写的人”,侧重理想、责任的“让优秀成为习惯”。

  制度保障,规范言行。为了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学校通过德育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主题班会大讨论和学生论坛等形式,组织师生参与校园管理的参事议事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松江一中学生手册》,除在校一日常规、学生仪容仪表要求外,对校内手机使用规定、走班制学习要求、高一自学时段学习公约等一系列校园规范做了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增补,贴近学生的健康校园生活。

  校本研修,提高认同。结合校情和学情的实际,学校组织骨干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编写了《心灵的守望——松江一中德育读本》,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其中如 “与‘礼’同行”、“亮出人生的一张名片——诚信”、“美丽的距离”、“你怎样,你的中国就怎样”等篇章,把抽象的道德信条具体化,改变了行为规范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情动人,以事感人,尽力避免说教性质,达到教育“无痕化”的效果。

  以行为规范养成为抓手,优化自治实施路径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提供多种平台促进学生自治治事,引导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自我规范、自主发展。

  三级管理,梯度对接。学校建立校学生会、年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班级班委的三级学生自治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并在参与管理中自我规范、自主发展。年级自管会使行为规范教育的分层目标进一步得到落实,实施举措更符合年级特点。校园文化招标组、活动项目运行组、学生宣讲团等学生组织多角度地覆盖校园生活,为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义工服务,责任到岗。除日常的值日生工作,学校建立义工制度,主要职责是维护教学楼的环境卫生和管理公共教室等。义工岗位必须经过自愿报名、登记注册、审核批准等程序,一人一岗,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从规章制度制订、成员登记注册,到服务岗位表编制、报名协调、检查考核等,都由学生年级自管会负责操作运行。运行近十年,学生的参与率达100%,优秀率超过70%,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有所增强,文明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民意调查,理性谏言。自2010年起成立的“学生民意调查团”用调研、反馈的形式向学校传达学生中关注度高的话题,并且陆续完成《住宿生活大调查》、《食堂伙食调查报告》、《午休利用及“文化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我校手机使用情况》、《校小卖部开设的必要性》、《一中校园垃圾分类》、《学生午自修开展情况》等报告,架构起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活间的桥梁。

  这是一个学会自治的大平台,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愿望,还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在理性谏言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规范与法治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学校给予的及时答复和共同研究推行的举措让每位学生乐于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

  以行为规范体验为指向,提升治事行为品质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行为品质,发展个人的兴趣特长和健康身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校提供大量、丰富、生动、新颖的行规教育活动和平台,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从中感受并领悟到行为规范对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各种体验中自我设计、自我修正、自我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我规划,乐学好学。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现状和发展目标,在学校专题讲座、相关量表测试和主题班会讨论后科学合理地制订好阶段性的个人成才计划。学校以制订个人成才计划为起始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对自我、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认识,逐渐厘清个人与集体、公民与社会关系,增强自我发展、自治治事的自信心。此外,学生发起的“相约星期二”小老师微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教育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科答疑、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社会实践乃至教师培训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小老师”的身影。

  自我实践,创意乐活。“爱我民俗中华情·闹元宵”、“柚见金黄时”柚子节、红五月科普艺术节……学校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多彩的实践体验平台,学生将创意的火花转化为繁荣校园文化的沃土,在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交往礼仪,逐步形成校园集体规范。自我实践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学生自治治事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强化,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

  校外服务,现行内化。从立足校园的义工劳动到面向社会的志愿者服务成为未成年人体验、感悟、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充分挖掘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与功能,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思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网络和别具特色的“1+N”志愿服务模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自由发挥的空间里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凝聚正能量,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践紧密相连。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新时代教育
   第06版:新时代教育
   第07版:新时代教育
   第08版:新时代教育
行规铸基石 自治促成长
社区版新时代教育05行规铸基石 自治促成长 2018-11-22 2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