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范慧敏、罗希贤谈医画融合~~~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范慧敏、罗希贤谈医画融合
不“误”正业,从“心”出发
朱祺
  他,一位医生,三十年如一日,妙手回春仁心仁术;他,一名画家,六十载不停歇,笔底春风勾画卷。

  这位医生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上海领军人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范慧敏;这名画家是著名风俗画、连环画家,连环画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希贤。

  医生和画家,不“误”正业,从“心”出发,跨界合作,创作出通俗易懂的《画说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深受传统文化爱好者及中医药从业者好评。

  2019年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范慧与罗希贤作客“茗家有约·静享悦读好时光”栏目,在静安图书馆·赵丽宏书房讲述他们的跨界经历,分享他们与书的故事。

  圣手仁心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看书,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看看这里有没有书和有什么书。有一次看到一本书叫《白求恩在中国》,它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白求恩的故事,令少年时的我深受震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医学在我们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并指引我走上医者的道路……”在范慧敏思绪万千的回忆里,一个农村孩子一步步成长、蜕变、腾飞的故事,一个少年从懵懂到立志、奋斗、求学、行医、成名、跨界的时光剪影徐徐在笔者面前铺展开来。

  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范慧敏最感动的是有一次救助了一位非常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她来我们医院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岁了,而这个手术最佳的时间是在五岁左右。她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小时候并没有人关心,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手术难度非常高、风险很大。我帮她做的手术,结果非常成功。她后来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到现在为止,她和孩子都非常健康。”这是范慧敏走上医道后第一次觉得,从医是如此的正确和有价值。看到病人能够痊愈、家庭幸福,这是医生最实实在在的成就。

  从“心”到“新”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西医心血管领域范慧敏已经是上海滩的知名的专家了,而这时他却深刻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并了解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开始自学中医,从西医心血管领域进入中医心血管领域,算是他的第一次跨界尝试。然而真正跨入中医领域,一手创办了沪上知名的心血管中医门诊部宜心健康,范慧敏意识到,中医的发展不能仅凭医疗,而是应兼顾文化。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复兴中医药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有着一脉相承的作用。

  当范慧敏遇到了罗希贤,这位同他一样对传统文化有着热切情怀的艺术家时,思维的火花便碰撞出了别样的精彩。他们决定用海派连环画来描绘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成功跨界

  灵感是瞬间的绽放,创作却是漫长的艰辛。罗希贤谈及创作过程,表示非常的具有挑战,“我花在琢磨中医药文化上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作画的时间,不仅需要绘画技巧,还需要研究许多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更需要许多医学大家的亲身参与。在范教授的策划下,一位中科院院士、三位中医博士生导师和多位中医药名家都参与到了作品的编文工作中。这样的跨界合作、这样的难度和要求都是我过去搞连环画创作未曾经历过的,《画说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是我的代表作。”

  据了解,罗希贤现年74岁,从14岁考进浙江美术学院附中起,已经整整画了60年画,其连环画作品有一百七十余幅。“连环画有两个特点,一是图文并茂,二是雅俗共赏。就像毛主席说的,‘这个连环画高级知识分子也喜欢看,文盲也喜欢看,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艺术品种,非常普及的一个艺术品种。’”

  成功的跨界需要的不只是情怀,更要不断的坚持与创新。据范慧敏透露,由他组织编写的《本草艺韵》一书将在明年与读者见面。该书从医学、科普、文化、艺术的综合角度,融东西方本草文化、植物科普、绘画艺术及日常养生于一体,通过读者喜闻乐见的图文形式,普及、传播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与当下生活的联系。

  《本草艺韵》邀请有志于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多位画家,以水墨丹青的形式展现本草的艺术之美。该书还邀请到植物学家马耳他Joseph Buhagiar教授作为外籍主编共同参与该书的编辑工作。同时,还邀请了中医药翻译界专家韩丑萍参与中英文双语编写。

  朱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经济与生活专刊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题
不“误”正业,从“心”出发
社区版专版06不“误”正业,从“心”出发 2019-10-09 2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