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味道》(以下简称《老味道》)最先是由友人推介的,走的是借阅后再自购的路子。买了后再职业性地翻看了一下版权页,短短一年又增印了三次。本书作者沈嘉禄先生,与孔乙己同籍,上世纪50年代生人,自小生活在上海,1973年高中毕业后,当过点心师、厨师、服务员、木匠、电工、美工、仓库保管员、档案管理员、工会干部等。1993年进上海《劳动报》社任记者、编辑,1998年调任文新报业集团《新民周刊》杂志社主笔。
《老味道》是本非常有趣的书。它的题材本就广受欢迎,78篇小文加之戴敦邦先生绘制的插图,每每观来总觉意犹未尽,“所有的美食感受,都离不开情境体验;所有的美食故事,其实都是一个人的成长史。”阅读着作者的亲身回忆,虽未曾经历过,仿佛也回到了那物资紧缺、却也不少欢乐的年代。
沈嘉禄先生说:“我认为写美食文章,第一境界是人与食物的关系,第二境界是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境界是以食物为契机的人与人的关系。”沈先生对上海风味小吃的关注不仅基于口腹之欲,而且从文化层面上作不断地发问:风味美食和城市文化的关系,那些已经消逝和正在消逝的特色小吃的重振问题等。家常食物所维系的一人、一事、一情、一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比食物本身提供的滋味口感更值得传给下一代。” 胡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