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暑托班只收“白菜价”
8月13日,高安路第一小学宛平校区内,120多名来自天平社区的孩子分别在3间教室内快乐地学习。68岁的梁大为老先生正在其中一间教室内富含深情地给班上的孩子们讲述着发生在天平社区的好人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参与互动。您不要以为这是高安路一小在违规利用假期给孩子们补课,实际上,这是今年的一项市政府实事项目,也是天平社区的一项“加量不加价”的惠民实事项目——“爱心暑托班”。
梁老先生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时,今天恰巧有空早来接孩子的蒋女士也在教室后面听得很入神。蒋女士是天平社区的一个普通居民,她告诉记者,夫妻俩是双职工,双方老人都已年过七旬,因此每年暑期的孩子看护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蒋女士一直渴望能有一个完美的办法解决她的困境,今年6月,当她为暑期安排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从天平街道的社区网报上看到了即将开办“爱心暑托班”的消息。蒋女士将好消息告诉了社区内的另一好朋友,两个家庭一同报了名。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蒋女士对天平街道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她说,社区的“爱心暑托班”不仅“价廉”,每月收费只有800元,不及社会机构收费的四分之一;而且“物美”,课程设置一点也不比社会机构逊色,“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从“小打小闹”到“大张旗鼓”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天平街道就开始举办暑托班了,但在今天看来,当时的暑托班是“小打小闹”:为期只有两周时间,招收小朋友只有20多人。为此居民多次呼吁扩容。
群众工作无小事,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区(街道)的职责。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细胞,家庭的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问题才不会带到社会上去。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从2011年起,天平街道决定将暑托班从两周延长到7、8两个月,办班地点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在2011年至2013年的三届爱心暑托班项目中,天平社区采取了 “社区学校统筹-社会组织承接实施-政府(街道)购买服务”的暑托班项目运作模式。由于开办爱心暑托班的初衷就是公益性,就是解决居民实际需求,因此尽管运作模式变了,但始终没变的是:坚持面对社区内困难家庭与双职工家庭,坚持每月仅为800元的低收费,成本超出部分由街道支付。
不过爱心暑托班的组织开展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暑托班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仅场地狭小,办班规模受限制,每年招生只有近30人,而且这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孩子们的安全保障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压力,“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天平社区党工委书记王纪远如是说。
天平社区(街道)党工委主动发现并着力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做法,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高度肯定。2014年2月,团市委领导来到天平街道调研,告知爱心暑托班已列入了市政府实事项目,这无疑是适龄儿童家庭的福音。
“爱心暑托班”不仅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条件限制继续开办,而且在天平社区要办得更好、更贴近居民需求。于是,王纪远书记有了另一番思考,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就是基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社区(街道)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他认为必须要将爱心暑托班提升到社区治理“新抓手”的高度。
在接受采访时,王书记说,天平社区的爱心暑托班办了几年,越来越受到老百姓欢迎,市里也将这项工作提升到了政府实事项目的高度,徐汇区也为此统筹部署,将爱心暑托班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包括天平在内的8个街道。“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需求,爱心暑托班要继续办,但必须提升。”
班级先“扩容”课程再“加料”
举办暑托班要求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两个不变”与“三个变化”。两个不变:一是运行模式不变,仍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民办非学历机构等第三方承接管理;二是面对学生的低收费标准不变,不足部分由街道投入一点、区级补贴一点、第三方民办非学历机构等让利一点,具体到每个孩子,今年的付费仍是每月800元。三个变化则是:一是地点变,办班的地点改到了设施更配套、更适合办学的高安路第一小学,并特意为爱心暑托班教室新安装了空调;二是规模扩大,天平社区今年原本扩招至80人,但最终却一再放宽,最终招收了3个班120多人。
记者了解到,爱心暑托班的招生信息刚一公布,就源源不断有人报名,短短20天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97人,这让街道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最终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为还是宁可多一些投入,多承担一些责任,也要去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最后,按照困难家庭优先、双职工家庭优先等原则,招收了3个班次120多名学生。记者了解,120多人的暑托班,这在徐汇区是规模最大的。
场地升级了,人数扩大了,天平街道并不满足于此,还有第三个变化——课程与师资力量更为充实了。记者了解到,天平街道经过反复比选和严格的资格审核,最终选择了具有15年办学经验的上海青少年科学社骐骥分社作为合作的第三方。该机构负责人舒文杰介绍,此次他们为天平社区爱心暑托班专门配备的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任课教师就多达32名。
具体负责爱心暑托班工作的天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健慈介绍,街道还招募了来自上师大等高校志愿者42名,辖区内城市少年宫小学,如高安路一小、建襄等优质小学的部分老师也充实到了暑托班师资力量中来。她还特别强调,为了搞好爱心暑托班,不仅社区辖区里的小学、青年志愿者大力支持和参与,而且区、街道各有关部门都理顺了关系,积极主动参与了进来,“有了态度,工作开展起来就顺畅多了。”
记者注意到,在课程设置上,天平社区爱心暑托班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暑托班没有安排语数外学科辅导,但课程设置却更专业,更具社区特色:一方面,注入了骐骥分社的科学教学特色,有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课程;另一方面,又注重孩子们的德育引领,社区志愿者绘声绘色的“天平好人故事会”,给孩子们幼小心灵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家庭无“后顾之忧”,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天平社区爱心暑托班的成功经验,实际上也是加强基层治理的一项有益探索,表明了社区治理工作主动性与专业性的重要性。
王纪远书记说得好,爱心暑托班拉进了群众与基层政府的关系,t天平街道将再接再厉,将爱心暑托班办成天平社区的“民心品牌”。
《新民周刊》首席记者 杨江 文
街道社会发展科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