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忘初心,淬炼务实精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不忘初心,就是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目标,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效果的“试金石”。近年来,我镇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天蓝、水清、景美的张马村,吸引了薰衣草庄园、泖塔农情园、蓝莓种植园等,一大批优秀农事旅游企业的入驻,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解决了当地人口的就业问题,尤其是,新成立的张马村旅游公司,更是在科学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制度保障下,更加完善了当地农事旅游产业链。通过特色民宿的打造、公社食堂的搭建,增加农民租金收入,解决了当地空置房屋如何有效利用的难题。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很多外出打工的张马村民,都积极回归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队伍中来,村民的回归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可以说,张马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摸索的这条农民增收、村民受益的发展模式,践行了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给出了新思路。
二、不忘初心,厚植经济与环境同步理念,倡导绿色发展
朱家角是典型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的乡镇。一方面,我们要借国家“文创+基金”特色小镇建设的东风,全面提升我镇经济、文化实力,提高投入产出比,使老百姓得实惠。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牢牢把握“红线”原则,全力以赴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整治工作,为后代留下“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已是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碰到两者发生矛盾的情况,比如,朱家角镇域内的淀山湖区域,沿湖地区对发展产业有严格限制,村民生活提升空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总结并创新工作思路。在国家生态保护补偿款弥补当地经济不发达困境的基础上,落实渔民搬迁工程,积极创新更为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展环湖观光、农家乐、渔民文化体验等活动,激发村民凝聚力和创造活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三、不忘初心,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凸显小镇独特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文化,就是不忘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未来;价值观上有自信,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才能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如百川归海般所向披靡。朱家角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工作中,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丰“特色”彰。扎肉、粽子,代表不了江南水乡的特点,灯笼、游船也道不尽水乡厚重的历史辉煌,唯有那些人和故事才是朱家角文化的根。我们沿着名人遗址和非遗文化传承的脉络,站在放生桥上,触摸3000年的朱家角画卷,倾听田山歌里唱丰年,诉说薄谷稻米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让抽象具化,让遗存丰满。如此,厚植文化底蕴的朱家角,才能真正区别其他古镇。也只有在本身特有文化积淀下的特色才具有无法模仿和超越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题,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注重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加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更加凝聚,基层工作的开展才能以“星星之火”之势,永葆青春、活力。让我们铭记“人民利益无小事”这个“初心”,有为有位,砥砺前行!
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