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上海临港第一小学和上海海事大学联手开发的“儿童大学”智慧课程《向南极进发》新书发布会暨“儿童大学”大讲堂启动仪式在上海临港举行。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大副、上海海事大学白响恩副教授走进“儿童大学”大讲堂,为临港第一小学的300多名小学生及家长们主讲《向南极进发》校本教材第一课“我心中的冰雪奇缘”。
图文并茂描绘极地冒险
“我国在南北极共建有哪几个科考站?”“你们知道我国唯一科考破冰船‘雪龙号’有多长吗?”在《向南极进发》第一课“我心中的冰雪奇缘”上,白响恩接连抛出几个不算简单的问题。让她惊讶的是,小朋友们不仅争相举手,而且每道题都答得上。
课堂上,白响恩老师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与孩子们分享了她驾驶“雪龙”号赴南极科考时,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和神奇经历。孩子们跟随着大副姐姐一起走进南极的冰天雪地:身手矫健的企鹅快速地在蓝色的海水里穿梭;憨厚可爱的海豹懒洋洋地躺在漂浮的冰块上;巍峨绵延的冰川和变幻莫测的极光展示着南极的静谧和神奇……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会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不仅孩子们做了预习,白响恩也在课前精心准备。“对小朋友讲极地,我不能列举数据、图表,让他们背知识点,而是激发兴趣,让他们爱上极地。”为此,在课上她先后展示了80多张图片和6段视频。
“南极,不仅仅对于知识面相对有限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即使对于绝大多数见多识广的成年人而言,依然是一片既遥远又神秘的土地。这片大陆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究。”白响恩老师说,《向南极进发》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照片、合理的编排,向读者展示了南极的奥秘,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方面的成果,非常值得青少年及其家长、老师一读。
“这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给孩子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也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现场的家长们说,开发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尤其是让白响恩大副这种有南极航行经历的老师,给孩子们上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南极航行课,更具感染力。
白响恩表示,她的航海梦最初起源于黄浦江上的摆渡船。小时候,住在浦东的她每周都要坐摆渡船去看望住在浦西的爷爷奶奶,而摆渡船上的驾驶台渐渐成为她最神往的地方。“也许我现在播下了一颗种子,不知道哪一天也会长出一个新的航海梦。”
高校助力基础教育
临港第一小学校长叶黎红向记者介绍,《向南极进发》一书,与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儿童类读物有极大不同之处在于,此书是由大学老师提供原始脚本,然后由数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根据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提炼,增加很多互动性、实操性练习,确保图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最后再由多次去过南极的曾经的“雪龙”号船长审阅修改,从而确保了图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值得一提的是,《向南极进发》一书只是临港第一小学“儿童大学”理念和实践的成果之一。接下来,临港第一小学将会分别依托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以及已经在临港开工建设的上海天文馆等有关资源,策划《青少年科技素养丛书》,分别开发《向深海进发》《向人工智能进发》《向太空进发》等系列校本教材。“目的是充分利用周边高校和科技类展馆的高端资源,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知识世界的一扇扇大门,启发孩子们思考,引导孩子们立足小学,感受大学,通过见多识广和动手实践,激活好奇心和想象力,锤炼创新思维。”叶黎红表示,学校还将努力创造条件,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科学的评价。
据了解,从2015年起,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海之滨的临港第一小学充分利用临港大学城诸多优质资源,创办了“儿童大学”,扎扎实实推进“儿童大学”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经过近两年时间,通过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儿童大学”课程体系渐渐趋于完善,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上海海事大学黄有方在发布会上表示,利用临港地区高校资源,大学牵手中小学,高校联动护航基础教育,让孩子走进科学,从而实现大中小一体化教育,随着临港“儿童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打造临港大教育观,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大教育体系正在临港这片热土上变为现实。上海海事大学作为南汇新城镇教育发展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为南汇新城镇的基础教育,为临港一小的“儿童大学”项目,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是大学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职能的体现。他热情勉励孩子们亲近学习、热爱探索、善于发现,拥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儿童大学”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快乐成长。
“临港第一小学大胆借鉴德国的‘儿童大学’理念和实践,并且根据实际予以创新,创造出‘以小学为主体,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儿童大学’素质教育模式。此次‘儿童大学’大讲堂及《向南极进发》新书的发布,标志着南汇新城教育发展联盟‘儿童大学’项目的进一步深化。”南汇新城镇副镇长王炯彦称,今年6月,南汇新城镇教育发展联盟宣告成立。这个由19家成员单位组建而成的联盟,将临港的18所大中小幼等各类学校“拧成了一股绳”,从而构建突破学段壁垒的大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