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各处散发光和热 青年先锋为党旗添彩
张晓清 赵子谦 万乔鹤 冯元福 阮佳琪
  编者按

  他们或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豪情壮志,或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坚定信念。他们或许曾经在大学版和大家见过面,或许是第一次在报纸上讲述心路历程,但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标签:大学生、党员。在十九大的日子里,新民晚报大学版记者开启了寻找我们身边优秀学生党员的行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榜样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响亮的豪言,但学生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和“责任”。

  从军经历让他时刻保持自律

  张晓清 (上海交通大学)

  “两年军旅,一生梦想。他投笔从戎,在南疆丛林、塞北荒原挥洒血性汗水,为部队政治工作贡献点滴智慧,他忠诚刚毅,把对军旗的誓言化作行动,为人生留下了一抹最美的橄榄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蒋光明在去年获评“2016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给他的颁奖词中如是写道。

  蒋光明来自皖西北的乡村,年幼时父母在家乡务农,但旱涝频发,收成很差。后来父母来上海务工,由于文化水平低,收入依然微薄。成长过程中,蒋光明比许多同龄人更早自强自立,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怀着感恩之心,他勤奋读书、热心公益,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微薄之力。

  在本科期间,蒋光明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成绩名列前茅。他深知将书本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上海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上海市低保调研”“闵行区政府暑期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项目,广受好评。蒋光明由此更加感受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含义,“尤其是社会科学,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研究实际社会问题中,尤为重要。”通过多次访谈政府机关人员、深入社区采访民众,他对中国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一直牢记着‘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院训,并努力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上践行这句话。”

  蒋光明先后三次无偿献血、在校内宣传新交通法规、接待企业来校宣讲、关爱照顾孤寡老人、疏导自闭症儿童情绪、辅导民工子弟学习……累计志愿服务超过300小时。

  大三第二学期,蒋光明毅然弃笔从戎,圆了自己的军营梦。“初入兵营,确实不适应。”蒋光明回忆。虽然参军前已有心理准备,但每天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仍让他深感疲惫。新兵营训练三个月,他的嗓子一直在发炎。有一次练引体向上,离要求只差一个的时候稍稍开了个小差,班长发现后,罚蒋光明在单杠上挂了很久。等他下了单杠,发现手掌上的皮被蹭掉了一大块,“皮上还带了一些肉。”蒋光明微微皱了一下眉。

  蒋光明回忆,当时有一个新兵比自己小三岁多,做动作不熟练,手脚也不协调,练队列时总出错。于是,他在休息时和一些新兵主动协助班长辅导战友。

  在新兵营训练,蒋光明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成绩迅速提升,被评为队列训练标兵,在连队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取得俯卧撑第一名,并作为全体新兵代表在开训动员大会上发言。此外,文笔不错的他还主动发挥特长,积极撰写新闻稿,宣传连队典型事迹,积极协助文书出板报,代表连队参加演讲比赛,最终获得“优秀新兵”称号。

  今年九月,蒋光明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习。在新的班级里,年龄最大,党龄也最长的他严格自律,也时常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答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我也经常和同学们分享我当兵的经历,不仅要求自己继续保持军人作风,还希望能够影响他人,让大家都对部队有所了解,能被感染。”新学期来临,蒋光明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读研一不能再像大一时那样懵懵懂懂的了,所以我也确立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包括学好各项课程,并针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打算做了相关准备:比如考资格证、实习等,目前生活还是很忙碌而充实的。” 对于即将举办的十九大,他表示十分期待。“历史上,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汲取的组织。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以及人民的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而目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历史节点,也相信此次代表大会已定能够圆满而成功,为下个五年顺利实现“两个全面”建设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凡生活中发光发热

  赵子谦 (同济大学)

  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隆重举行。赵文丞作为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队员,踏着正步,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了天安门广场。

  2013年9月,赵文丞怀揣梦想,奔向绿色军营。在两年的服役时间里,他两次受到嘉奖,并以优异的表现入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方队。2015年退伍归来,他又回归成为一名的普通大学生。但是在一群人中,你还是能一眼就看到他,除了军旅生活所带来的挺拔身姿,还有一种坚毅与温和并存的书生气。

  “九·三”大阅兵对于受阅队员的挑选要求十分严格,训练的过程又极为艰苦。开始训练时是3月,依旧是春寒料峭,刚开始站军姿时冻得浑身发抖,但两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后,衣服却早已湿透。前三个月在部队驻地训练时,气候多雨、炎热潮湿,加之极大的训练强度,诱发了他左膝的关节炎,但他总强忍着疼痛,喷好喷雾、贴上膏药,继续训练。

  “我从没想到自己在两年的军旅生涯里能够参加祖国的大阅兵。很庆幸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并且能一路坚持下来。六个月不间断的训练,到9月3日那天正式阅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阅兵当天抗战老兵乘车方队从我们面前经过时,老战士们坐在车上颤颤巍巍地敬礼的场景。联想到无数抗战老兵曾经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为保卫脚下这片土地献出生命,使我更加真切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赵文丞回忆起那段经历,还是难掩激动。

  “有人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军旅生活不光可以让人收获一段难忘的战友情,一个强壮的体魄,一种坚毅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最好的青春献给祖国,投身军旅,在血与汗中成长,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赵文丞说。

  退伍归来,赵文丞在慎重考虑后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7年2月28日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参加了同济大学“同舟领航,追求卓越”优秀大学生报告会,向全校4300余名2015级大一新生介绍了自己的军旅经历,特别是参加阅兵的故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验——“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注定失败,只有一直坚持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同时,为向往军营的同学解疑释惑,鼓励胸怀军旅梦的同学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各级党组织活动中,也常能看到赵文丞的身影。2017年7月1日,在同济大学党委举办的,主题为“信仰的力量”的“同读经典,济往开来,七·一红色经典诵读会”上,赵文丞作为党员代表,参与了最后的压轴节目《遇见》的表演,通过充沛的情感展现了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

  今年,赵文丞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同济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完成了两年前希望能够继续钻研学业的目标。同时,作为学院的支部副书记,他决心发挥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大学生活中发光发热。

  “军人的品质注入了我的生命”

  万乔鹤 (华东理工大学)

  他说话时语速较快,干脆利落,黝黑的脸庞上,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2012年9月,刚从河北农村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的刘佳玮,主动报名入伍,成为上海市十年来首批进藏兵中的一员,也是学校当年进藏兵中唯一的边防战士。入伍两年,他坚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执勤巡逻。步枪手、迫击炮手、军械员、文书和通信员等岗位都记录了他的成长。

  入伍后不久,他当上了宣传报道员,负责了三个月的《新训报》,范围覆盖整个新兵营。20多期的报纸,质量颇受好评。但当首长有意留下他到机关专职做新闻报道员时,他还是提出,更想做一名边防战士。

  “军人生来为打仗,打仗就要打胜仗”。每年部队的巡逻、执勤和训练任务,都需要战友间的互帮互助以及个人过硬的军事技能素质。

  身为一名大学生新兵,刘佳玮的身体素质和其他战士相比,处在劣势。起初,每次5公里拉练,他总是跑在队伍最后,感到非常丢人。军营里的光荣传统,是“处处争先创优”,刘佳玮开始给自己加码锻炼——每晚熄灯以后,做100个俯卧撑、100次深蹲和100个仰卧起坐,做不完就不睡觉。整整一年365天,他坚持“三个一百”从不间断,连大年三十晚上也不例外。

  两年里,他在边防多次轮岗:水电工、步枪手、迫击炮手、军械员、文书和通信员……平凡的锻炼中,处处渗透着不一样的精彩。军营是个大熔炉,如何放下大学生的架子,融入连队生活,是一门功课。从一开始的常有摩擦到后来渐渐打成一片,刘佳玮始终坚持,付出信任会让彼此走得更近,战友即兄弟。

  担任文书和新闻报道员的时候,刘佳玮用心记录了连队里一大批典型人物的精彩故事。一年内,他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和中国军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引起了部队里许多战士的共鸣。

  在和平年代,牺牲和离别并不遥远。刘佳玮说,近些年来已有二十多位战友倒在了充满艰辛的生死墨脱路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高海拔地区,雪域高原上的生命禁区……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军人们坚守岗位。他把这些真实的故事逐一记录下来——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更理解战士们的内心。

  2014年退伍后,他回到大学校园,攻读金融学专业,经常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军营里的故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其实都是边防战士最平常的生活。”

  尽管已离开了绿色军营,但刘佳玮不会忘记两年共患难的战友情,不会忘记自己发表在《新训报》上的那篇《一腔热血进西藏,立志申请赴边疆》。军营里潜移默化的培养与锻炼,将军人的品质注入了他的生命,伴随他走出军营,走进校园,走向社会……

  去年,刘佳玮参加了由本报等单位主办的“重走长征路 青春心向党”上海青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寻访活动,担任三连连长。在活动中,他以身作则,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多次获得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好评。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他和队伍里其他7位党员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员身份让他时刻以身作则

  冯元福 (上海海洋大学)

  2011年,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刘禹辰来到了上海海洋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由于他在高中时的学生工作经历,刚进入大学,刘禹辰便通过民主选举成为班级的团支书,和班长一起负责班级日常的事务工作。

  颇具经验的两人很快讨论出了工作的原则:为同学服务,他们总是召集班委协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帮助他们填写各项表格,解答各种申请的困惑,不仅如此,作为团支书的刘禹辰也积极响应号召,在班级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和同学一起领悟青年使命,加深对党的理解。

  假期回家时,他也常与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外公交流,外公也鼓励他积极向组织靠拢,在清楚地了解党的使命之后,刘禹辰郑重地递出了他的入党申请。

  2012年恰逢上海海洋大学百年校庆,刘禹辰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接待组的工作,校庆期间累计接待20余名校友及嘉宾,出色的表现令他获得了杰出志愿者的称号,也令他深刻体会到了学校的历史与使命。2013年他顺利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的身份让刘禹辰更体会到自身的带头作用,2013年,作为学校经管学院团委学生负责人的他创立了第一期BOB(Best of Best)精英训练营,帮助学生骨干增强创新意识、提升锻炼素质和能力,使骨干锻炼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这一训练营已成为经管学院团委的品牌活动,至今已延续开展了四年。2014年刘禹辰又参与创立了“品读海大”项目,带领新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历史,帮助他们更快了解海洋大学的百年历史,将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代代相传,如今这一项目成为学校迎新季主题活动,与新生军训结合开展。

  2014年的暑假,刘禹辰还参与了浦东新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挂职浦东新区审改办,挂职的两个月期间刘禹辰仔细观摩着政府简政放权、鼓励创新各项举措的诞生,触动颇深。挂职结束后,刘禹辰也加入到了“双创“的大军之中,他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帮助创业团队完善资金的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2016年他所在的团队一举夺得”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赛金奖,2017年另一创业项目又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

  “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当刘禹辰听到习总书记的这番讲话时,回想起学习、创业路上的种种不易,也颇为感慨:青春年华应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出绚丽光彩。刘禹辰的青春,在路上。

  音乐声中学习革命历史

  阮佳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陆昊伦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会主席,同时也是校弦乐团的创建者。

  同学们第一次认识这个清瘦斯文的男生,大概都是从一场场晚会上的精彩节目开始的。自幼学习古筝、萨克斯风、钢琴等乐器的陆昊伦,早早的就已经获得了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10级、上海音乐学院钢琴8级等证书。他还加入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浦东新区民乐团担任古筝演奏员和打击乐声部演奏员,前后共有8年时间坚持每周排练,参与了包括“中澳青年”交流、2010世博会在内的大型演出。大三那年,陆昊伦还促成了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第七只分团——弦乐团的建立,过人的音乐天分令他获得了同学们赠与的昵称——“贝多伦”。

  因为高超的演奏水平,陆昊伦在校园里小有名气。他也积极发挥其自身特长,帮助校器乐社和其他学院排练文艺节目,多次代表院校参加演出。在去年学校举办的“回首长征路 颂歌献给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师生合唱活动中,他带领学生会干部组织学院43名学生参与并协助编排学院大合唱表演,兼任钢琴伴奏。无论多么繁忙,每场排练他都准时到场,全程陪练,平均每周3-4次的排练让他花费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毫无怨言,次次都全情投入,严格确保排练质量。

  每次排练前,陆昊伦都会事先查阅许多共产党人在革命历程中的光荣事迹,再结合自己对于演出作品的理解,向同学们讲述红歌背后的故事,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诠释歌曲。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红色英雄事例深深感染着陆昊伦和同学们,使他们更为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是一个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政党。陆昊伦认为,红歌给人一种激情,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每当歌声响起,脑海中浮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场景,爱国爱党之情油然而生。

  在团学工作上,陆昊伦曾经身兼校学生会主席和计算机学院学生会主席两大要职。在许多人因为学生会事物的琐碎繁多而选择全身而退的时候,他却将这个事业干得愈加漂亮。在学生会这个大集体中,他不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带领学生会同学组织并参与了多次校级大型活动,如“五四青年节明信片投寄活动”、“科学商店科普周活动”等。

  尽管理工科学业繁重而各项工作也接踵而至,陆昊伦总能克服困难,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天平,注重效率,向同学们和老师们交出一份份完美的答卷。他将此归功于悉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五四前夕在中国政法大学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作为一名学生会主席,更作为一名党员,学生会是一个扎根于同学的组织,正如同党扎根于群众那样一般,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是第一宗旨。陆昊伦认为,这便是当前阶段他心中立志要做的“大事”。

  对于即将召开的十九大,陆昊伦也满心期待,希望祖国继续以“中国梦”为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更希望的是,在这目标达成所付出的百倍努力中,能有自己奉献的一份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也将继续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且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积极投入到自己的所学专业——计算机领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大学城
   第06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同乡荟
   第08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大学城
   第10版:公益星/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追剧迷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职前事/大学城
校园各处散发光和热 青年先锋为党旗添彩
大学生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大学城04校园各处散发光和热 青年先锋为党旗添彩 2017-10-18 2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