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抗战老兵、长影老艺术家、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刘世龙老师,这位在经典电影《英雄儿女》中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银幕英雄,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7岁。
斯人已逝,但刘老师经典的电影形象却会一直长存于我们心中。他塑造的英雄王成,一方面是热情、质朴,充满活力,体现深挚的兄妹情、战友情、父子情;另一方面是坚毅、果敢,在独自一人坚守阵地直至牺牲的剧情中,刘老师演得淋漓酣畅,将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感人至深。
像《英雄儿女》一样,令人激情澎湃记忆深刻的经典爱国电影不在少数。今天,小编带来了几部深受好评的爱国电影,让我们在银幕中感受中国。
精心策划 促进统一
《血战台儿庄》
1938年春,侵华日军新任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陆军大将,接替了松井石根的统帅权。为一举打通津浦线,他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冒着硝烟炮火,急速抵达徐州,亲自布置战略,与敌人进行决战。李将军力排众议,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同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日军坂坦师团为策应津浦线上矶谷师团的正面进攻,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
日军攻克滕县,又全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他迅速向孙连仲、张自忠、汤恩伯几个集团军下达了命令,并做了周密部署。屡遭挫折的日军改变部署,遂占领了台儿庄四分之三。同时,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矶谷师团陷入重围。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全歼日军于台儿庄外。
1988年6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万民争看。后来,宋美龄和蒋经国都观看了此片,并请国民党中常委全体人员观看。不久后,蒋经国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作了喜悦的重逢。
农夫与蛇的故事
《鬼子来了》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就再也没有音讯。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
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这部影片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影片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整部影片如同老子所说“上善若水”,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中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在这里,你和我就是中国
《冲出亚马逊》
亚马逊是南美洲一条大河,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异常艰苦的环境,在委内瑞拉境内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
中国政府派遣了两名特种兵到这里接受两个多月的“非人”军事训练。学校规定,如果谁不能完成训练,可以中途退出,但要摘掉悬挂的那个国家的国旗。特种兵战士王晖和胡小龙在超乎生理极限的军事训练和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面前,时刻抱定“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信念,用肉体和钢铁般的意志坚持下来,维护了国旗的尊严。随着雾钟的响起,一位外国军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因为他失去了斗志,抛下了个人与民族的尊严,辱没了国旗。目睹这一情景,两名中国军人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凝视着国旗,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从王晖的嘴里蹦出了几个坚定有力的字眼:“在这里,你和我就是中国!”
最后,只剩下了两面国旗,其中一面就是五星红旗,在那里高高飘扬。两位中国特种兵顺利毕业,并被训练中心授予“勇士勋章”,为中国,为中国军队赢得了荣誉。
《冲出亚马逊》根据两名中国军人在委内瑞拉国际反恐怖学校历险训练的真实故事改编,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猎人学校”的学员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任何一个学员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是其本国军人素质的一个形象说明,就如大雨中受伤的王晖对胡小龙说的那样:“在这里,你我就是中国。”
谁言商女不知亡国恨
《金陵十三钗》
战火中,六朝古都南京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幸免于难的书娟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
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血溅满残破的绣花布,一如彼时风雨飘摇中的金陵城。一曲《秦淮景》,道不出的压抑。
后话
“你们这种民族就应该一辈子受欺负。”“那他妈是以前。”这句出自民族品牌电影《战狼2》的经典对白让观众们都不禁高呼“燃爆了!”这匹逆袭的黑马,用55亿元票房刷新了中国电影史票房纪录,电影中每个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让人热泪盈眶。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一名曾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这样描述过中国志愿军:面对机枪扫射,志愿军倒下一排,后面又冲上来一排,在第三排冲上来的时候,被震撼到了,手开始发抖,脑子一片空白,志愿军冲锋场景就像高山呼啸而下的圆木。他说:“这种一往无前、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让这个民族战无不胜。”
爱国情怀深入人心,而现实比电影更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