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风爱猫,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只橙色可爱的加菲猫。自1989年考进上海电影译制厂,刘风差不多配了动画片里所有的猫,还因为在《功夫熊猫》中为熊猫阿宝配音而获得2009年中国电影华表奖。
刘风不仅仅为猫配音,还为超过200个各不相同的角色配音,《黑客帝国》里的网络黑客、《碟中谍2》里的中情局特工、《木乃伊归来》里的转世勇神、《危情24小时》里的绑匪、《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富豪、《伦敦陷落》里的总统……通过二度创作,他赋予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声音中体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从而给观众和听众一次次精神享受。他在《诺丁山》中为休·格兰特配音和在《翻译风波》中为肖恩·潘配音分别荣获华表奖,是对他这么多付出所给予的最高褒奖。
刘风配音之路的开启,得益于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刘文华早年执教于吉林艺术学院舞蹈系,编导《奔月》、《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剧,研究东北秧歌的音乐律动,品德才艺兼备,教学科研俱佳。母亲陈官凤是吉林省知名的歌唱家,曾在《洪湖赤卫队》里担当主角韩英,还主演过《甜蜜的事业》、《报童》等歌剧,当年给周恩来总理演出受到好评,后来成为国家一级导演(歌剧)。刘风1967年生于长春,从小在吉林艺术学院的大院里长大,虽然没上过艺训班,但艺术的种子早已不知不觉地埋下,静待嫩芽破土的那一天。
1984年的一天,父亲急匆匆赶到刘风的中学,为正上高二的儿子请了假,说是准备第二天上戏的招生考试。“上戏?上什么戏?”刘风一脸的懵懂。
那天的下午,父亲教儿子诵读“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诗词,学唱“送战友,踏征程”的歌曲。这算是刘风接受的第一次艺术培训。第二天,刘风毫无负担地走进了上海戏剧学院东北的考点。这样的心态,肯定羡煞当下参加艺考的学生们。
第一场初试考的是朗诵,刘风轻松过关。见第二场复试榜上有名,刘风开始有些紧张起来,诗词说了上句,记不起下句。考试前一晚,父亲安定儿子情绪,还辅导他排演小品。没想到上了考场,考官给的题目是《约会》。17岁的孩子哪有什么约会经验呀?刘风一下子傻了眼。幸好小品的搭档是长影厂职工的子弟,那姑娘善于构思,临时设计了一个脸上有疤的女孩找不到男友的小品,刘风按设计表演,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场考试。
从轻松到紧张,越考越紧张,最后一场考试前,刘风让哥哥去看榜上应试名单里有没有他的名字,他紧张得不敢自己去看榜。
最终,刘风进入上戏的录取名单。他父母的同事不免心生好奇:这孩子天天在大院里玩要,上戏这么有名的艺术院校怎么会招他?
说起来,1984年上戏招生恰好把东北的考点放在了长春,而且进行招生改革,要招一张白纸似的考生,通过四年大学教育,培养成艺术人才。考官评价说,刘风声音有磁性有弹性,非常美。上天眷顾,机遇巧合,那一年的秋天,刘风走进了上戏。
但只靠机遇并不能成才。刘风刚入学时,一口东北口音,台词基础差,台词老师为此破例跟了他整整四年。刘风自己也肯下苦功,勤学多练,说话前先用普通话在心里过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毕业时,他挑梁演了毕业大戏。
毕业后,刘风被分配到武汉话剧院,但他心里对译制工作的爱早已发芽,于是返回上戏,在等待二次分配时报考上海电影译制厂。
一切如他所愿,迎来新一轮辉煌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向这位有志青年敞开了大门。在刘风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译制片为国人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刘风也成为“好莱坞男神”配音专业户,幕后的魔力声音让听众痴迷与心动。
年少的懵懂不再,只留热爱和责任充满心间。译制工作不仅是翻译,它是一门语言艺术。这门艺术融入刘风的世界,完整了他的人生。
2
刘风念上戏时,假期回长春,正巧遇见母亲在辅导准备报考吉林艺术学院的一位叫赵蓉蓉的学生。这之前,赵蓉蓉父母的朋友曾介绍长影厂的老师教她学表演,老师见了第一面说赵蓉蓉形象挺好的,但一张口说话,东北口音把老师吓跑了。正巧赵蓉蓉嫂子的弟弟和刘风是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因为这层关系,赵蓉蓉得以拜刘风的母亲为师。赵蓉蓉说话有东北口音,陈官凤一遍遍纠正未见效果,便问儿子:“你在上戏读书。南方人也这么说话?”刘风动了恻隐之心,便点头称是。
赵蓉蓉不仅漂亮,而且血液里流淌着东北人爽快泼辣的因子。老乡见老乡,刘风对赵蓉蓉生出异样的好感,尤其是得知两人同月同日出生后,便壮胆问她:你想找怎样的男友?赵蓉蓉说希望男友比自己大5岁。刘风明明得知姑娘1968年,只比自己小一岁,却善意隐瞒了自己的出生年份,谎称自己生于1963年。
婚后,赵蓉蓉总逗趣说自己是被刘风骗到手的。但她其实从心里爱着事业为重、大气又善良的刘风。
赵蓉蓉对学习表演有着很执着的精神,刻苦用功,当年就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台词课她在全班表现是最好的,台词老师董伟(前任文化部副部长)只带了两个学生,赵蓉蓉是其中之一。
夫妻俩不仅献身事业,2000年还在浦东崂山东路开出小北国饭店,主打东北山珍野味,2000平米的店堂天天食客盈门,所雇员工就有近百位。赵蓉蓉主抓小北国的进货、店面和后厨,经营上琐事被她处理得妥妥贴贴,生意因此兴盛得很。
2005年,译制片进入低潮,上海电影译制厂一年七八部片子,生计成了问题。那年厂里民主选举厂长。刘风业务能力强,还有经营经验,人又随和善良,大伙都看好他。当时刘风夫妇正在中朝边境一个叫“集安”的小县城。那是赵蓉蓉少年时随父母下放呆了五年的地方,趁着刘风休年假,一家人重游故地。山区手机没有通讯信号,直到回到上海,刘风才得知自己被推选为副厂长。
放弃红红火火的小北国生意,全身心帮助译制厂再度崛起,妻子会不会支持?刘风左思右想了好一阵子。赵蓉蓉看出了丈夫的犹豫,很明确地告诉他,虽然生活在这个趋利的世界里,但依然有很多东西可以不跟金钱利益挂钩。她决定全力支持刘风一心搞配音事业,将小北国关门歇业。
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回想起2006年初接棒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工作,带领老一辈艺术家度过行业低谷的那段经历,刘风感慨万千:“一个配音演员如何才能当好一家译制厂的管理者呢?这就好像熊猫练功一样难。”刘风说,自己后来明白了,那需要像电影中熊猫阿宝一样,发挥“超能力”。他每天十六个小时工作,思考怎么走出困境,到市场考察,发现为广告、游戏、动漫配音大有可为。终于,刘风上任当年便实现了盈利,职工工资也有明显增加。那一年刘风38岁,青春尚未散场,热血依然奔涌。厂里同事感谢刘风的付出,刘风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夫妻俩恩爱有加。现在,每年二三十场演出,两人朗诵“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讴歌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地之爱”。
在刘风看来,有声读物市场未来空间无限,为此他在上海电影译制厂力推有声剧、广播剧。由他任声音总导演的经典名著全本有声剧《红楼梦》,吸引了张国立、乔榛、曹雷等艺术家一人一角,用声音传递情绪与个性,张国立用串联的方式漫谈超240个知识点,赵蓉蓉则为王熙凤一角配音。有声剧《红楼梦》在喜马拉雅播放,已有一百多万听众洞悉红楼人物内心,品味众生百态,欣赏古典文化的雅致和精美,获得影视剧大片般的听觉享受。
3
刘风的儿子刘孟骐1994年出生。当时刘风和赵蓉蓉忙于事业,便把儿子托付在长春他外公外婆家。一年后去看儿子,儿子全然不认识父母。赵蓉蓉眼泪夺眶而出,决定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带大儿子。
刘孟骐慢慢长大,从襄阳小学毕业,进入徐汇中学,还在徐根宝基地学过踢足球。令夫妻俩欣慰的是,儿子懂事,不招人烦。那些年夫妻俩经营饭店,儿子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旁若无人地做功课,一笔一划都不马虎潦草。
刘孟骐参加海外夏令营,打开了他的世界视野,决定去国外念大学。他最先去的是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录音工程专业。大三时,儿子请父亲帮他分析专业的前景,刘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儿子的特点,建议他重新申请南加州大学娱乐经纪专业。现在,刘孟骐在新的大学新的专业刻苦学习。全班十几个学生,就他一个来自中国。娱乐经纪大有可为。时光正好,未来可期。
刘孟骐喜欢体育,曾经看不上父亲的配音工作,直到在美国看到《功夫熊猫》,听父亲配的音,心里油然生出敬佩,由此重新认识父亲,认为父亲干的是事业而不是说说玩玩。
父母的艺术基因在儿子的血液流淌。刘孟骐渐渐长大,现在已是1米87的大小伙,在学业、感情问题上会主动找刘风沟通。刘风后悔早些年忙于事业,跟儿子在一起时间少,他很乐意和儿子交流,也不无醋意地说:“这儿子小时候就为外公洗脚,现在打电话给外公比打给我的都多。”
儿子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成熟起来,这让刘风为之骄傲。他比关注自己更强烈地关注着儿子的每一个进步,就如同当年父亲关注自己一样。刘风觉得,无论自己在事业上如何努力,如果没有下一辈的超越,对一个父亲来说,那总是一种缺憾。记者 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