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阳台上一盆我亲自采于浙江楠溪江上游的菖蒲抽出油亮亮的新芽花穗,让我喜极!
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每年端午节挂在门口的是水菖蒲,又叫泥菖蒲,大叶菖蒲。旧时文人墨客最爱菖蒲,画家清供图上常见蒲草一盆,老石一卷,画尽天然朴素之美。从前,我父亲亦爱玩蒲,他拣取家乡昆山玲珑石中造形扁长、色白多孔洞者洗净,在石隙中蓄养采自雁荡山的石菖蒲,记得每到春天,草发新株,暖风频吹,嫩绿细叶随风摇曳,光影斑驳掩映石上,水石盆中清气升腾,风露飘荡,一盆小草,给我的童年带来诗意十分,感叹人间有此佳物,清气出风尘之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去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笔者与几位旅友驱车从浙西一路奔走,穿越群山峻岭来到浙东,途中领略到唐人杜牧笔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情画意。山间石壁上大自然的彩笔绘写出一丛丛像昌化鸡血石色的绚丽红叶令我欣喜不已,最开心的是我在溪涧岩石中采到菖蒲草。林坑,南溪江上游一个古村落,此地,民风淳厚,风光原始,奇峰四合,三涧环抱,小村老屋、古树、石桥……就像拜读海上名画家黄阿忠老师妙笔生花的一页页大写意水墨画,秋雨初霁,水淋淋,湿透透,炊烟袅袅,溪水声声,在这梦幻般的山光水色里,你的身心完全融合其中,我想来年雨季一定要到此小住,北窗高卧夜听天籁之声,山雨骤急响彻云霄,溪水跌宕奏出无上妙音。突然看到,涧水白石间嵌有点点绿色是何物?走近一看,哎哟,这不是我最喜欢的“雁荡石菖蒲”吗?在廊桥边休憩的一位当地老者说,喜欢?你下去采些带回上海留念吧!于是,我急急挖了几丛带着山泥的菖蒲回上海盆栽,陶盆浸于水里保湿保根,几个月来精心照料,那些菖蒲草竟也有了盎然生机……
有位90岁老玩菖蒲的高人向我透露白相此物的秘诀:菖蒲宜用白瓷盆盎,方显洁净,紫檀为架,允为文房之宝。菖蒲还有添水不换水,见天不见日,宜剪不宜分,浸根不见叶之说。嗨!看来来自楠溪江边的灵性之草不是好伺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