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良心药”,却做得很艰难,利润微薄,只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这是上海一家“良心药企”的感叹。我们常说,食品企业是“良心企业”,与之相同,制药企业也是“良心企业”。药是治病用的,如果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药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终是病人倒霉。如果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靠政府监管,行政成本会大得惊人,工作效率也极低,这也是行不通的。关键要靠制药人的良心。
“良心药企”用的是优质原料,成本高了,照理应该优质优价,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药品招标比的却是谁价格低,这就走进一个误区。如果某家药企丢掉底线,不择手段降低成本,药的质量又怎么保证?
由此可见,做药,关键靠制药人的良心,但也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合。要优胜劣汰,让“良心药企”活得好好的,不断做大做强,让没有良心的药企生存艰难甚至倒闭,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