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除了个别选秀艺人外,大部分都处于边缘状态。有的还在勉力维持但常遭遇生活费入不敷出的窘境,有的则转战到了酒吧、歌厅做驻场歌手,还有的干脆转行销声匿迹。一边是文艺舞台呼唤新鲜血液的注入,一边则是拥有一定知名度和演艺基础的选秀艺人成了“一阵风”,如何完善推新人的机制,值得各方关注和思考。
演艺道路多坎坷
2009年“型秀”亚军傅劲曾对未来的音乐道路充满希望,但目前他却只能在朋友经营的酒吧做驻唱歌手。2006年“好男儿”魏斌、向鼎都曾先后试图转型经营餐馆,但终因铺面租金昂贵,经营不善,开张数月便以歇业告终。
还在坚持着演艺梦想的选秀艺人们,对现状也是颇多不满。2009年《加油!东方天使》全国12强选手巴哈古丽透露,根据和东方之星经纪公司的合约,她接到的通告费按公司六成、自己四成的比例分成。她的收入要支付化妆、服装、宣传等费用,“有时没钱付房租了,还得向父母要钱”。“即便如此,公司安排的通告也太少了,最近一次的通告是在去年大概三四月份。无奈之下,我只能自己去接戏和通告,可被公司发现后,还要按合约抽成。”
2006年“好男儿”冠军蒲巴甲如今在北京发展,问起当年解约东方之星公司的原因,蒲巴甲坦言:“经纪公司对艺人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包装是我选择解约的最直接原因。选秀的光环对我们而言,如同一时的酒足饭饱,之后便是长时间的食不果腹。”
演出资源整合差
对于选秀艺人的抱怨,经纪公司也是一肚子委屈。东方之星公司副总经理付争光告诉记者,按照行规,艺人的通告本来就来自于经纪公司和自接两方面,“该怎么分成,都是合约中早就规定的,希望绕过经纪公司的做法本身就不合理也不合法。”
上海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讯表示,选秀艺人“一阵风”现象其实首先是经纪公司“贪多嚼不烂”的恶果。“没有哪家经纪公司会一把签下那么多的选秀艺人,即便索尼、华纳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也不会。一是没有那么多人力配备可以跟进为艺人们做包装、推广,另一方面选秀艺人水平、潜力相差很远,大部分未必有推广价值。”另外,也有业内知情人士表示,上海的经纪公司在各种演出资源的整合能力上确实逊色于湖南的天娱经纪公司,这也是导致新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有实力和机会的就另投他处,留下的也是颇多不满”。
产业链亟待完善
事实上,对演艺新人的持续发展缺乏有效助推能力并非新问题。亚洲新人歌手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总监制邱忠毅告诉记者,曾让容祖儿、胡彦斌、陈楚生等一批流行明星初露头角的亚洲新人歌手大赛目前已经停办2年。“办了11届的比赛为什么停办?关键是我们发现,每届比赛都会出现许多新人,再加上每年通过各种途径冒出来的艺人,数量很庞大,但市场根本无法消化。出于对选手和音乐市场的负责,所以决定暂时停办。”
邱忠毅告诉记者,国外的选秀节目,如《美国偶像》得以开播十几季而长盛不衰,这要归功于他们完善的产业链。在这条成熟的唱片工业链条中,优胜者有的荣获格莱美音乐奖最佳流行女歌手奖,有的获得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或是唱片卖到双白金销量。反观国内的选秀明星在“一夜成名”之后,却没有一个完善的造星机制,拿不出作品,大多数人都重新湮没在人群之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选秀”不失为一个培养群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渠道。前提是一个完善的“选秀”产业链及一个有利于选秀艺人“茁壮成长”的大氛围大环境,这就需要业界及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本报记者 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