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露丝”,来到《革命之路》变成了一对对生活无所适从的美国中产阶级夫妇。丈夫FRANK每天乘坐火车去上班,过着刻板乏味、毫无建树的公司人生涯。身为郊区主妇的妻子APRIL,每天做早餐,目送丈夫上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收拾房间,熨烫衣物……沦陷在琐碎繁杂的日常生活的泥石流中。
而曾经的他们有梦想有激情,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注定远离庸庸碌碌的人生。APRIL热爱演艺事业,原本想当一名演员,通过演戏将才华释放出去。可是一场演出就使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种才华。
梦想失落之后剩下的是无尽的空虚。没有光,没有出路。只有日复一日。生活乏善可陈,和别人并无二致。
在一次翻看旧照片时,APRIL看到丈夫在巴黎的留影,想起初识时FRANK曾对她说:“巴黎是我梦想中的城市。”APRIL冒出一个念头:去巴黎!
她努力说服了FRANK。放弃一切,远赴巴黎,重新生活。
APRIL的意外怀孕和FRANK的升职使得FRANK动摇了,他决定不走了。APRIL极度失望。一个安静的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她在浴室为自己做了堕胎手术。因手术中失血过多,她死去了。
她的死也杀死了FRANK的一部分,FRANK呆滞地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孩子们玩耍,目光失神。
也许,与生活的艰辛同样难以应对的,是生活的平淡庸常。总有一天我们会来到这里:没有远方,无从等待,生活变成了一块成型的蛋糕,即便甜蜜也带有某种乏味的特质。
他们抗拒,他们逃避,他们预备出走,这对夫妇对庸碌生活的反抗虽然以悲剧收场,但这悲剧自有它的庄重与尊严感。穿着白衣的APRIL失败了,但创作者对APRIL的悲剧保持了足够的敬意。因为,赋予自身一种不屈服于平淡生活的姿态,这种努力本身是有价值的。“我想超越平凡的生活”,这是人类历久弥新,永不能忘怀而又永远不会到来的梦想。
要么麻木地活着,要么如APRIL这般反抗。只有这两条道路吗?一定还有第三条道路。也许,我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找到一条独属于你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