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所谓“饥饿销售”,还在于苹果对授权经销商有着严格的把控。苹果对产品的销售节奏是有具体的时间表的,比如有的授权经销商10月5日就到货了,但按照苹果的要求,要到10月20日才能开卖,如果经销商擅自销售,会按照协议规定进行罚款。在这样强有力的控制下,苹果产品“奇货可居”也就不足为怪了。
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时常缺货,价格炒高是苹果运营商、渠道商、黄牛等几大推手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苹果的“饥饿销售”,却苦了想买却买不到苹果产品的顾客,他们质疑:“苹果的饥饿营销,火了苹果,便宜了黄牛,最终还是普通消费者受苦。”由于苹果喜欢使用定时定量的“饥饿营销”出售热门产品,身单影只,时间有限的普通消费者很难拼得过人数众多且“有组织有纪律”的黄牛,最终使得黄牛席卷绝大部分iPhone4S。
比如,iPhone4S在大陆首发后,在网上,黄牛们已经迅速地开始了转手赚钱的计划。一台16G白色iPhone4S裸机,价格在5400到5600元左右,与原价相比有不小提升。
中山大学中国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表示,“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过了头,则会导致追崇者失去热情,对消费者造成感情上的伤害,最后,可能导致消费者抵制该品牌,从而投向别的品牌。
专家表示,苹果公司应正视目前苹果产品在中国内地遭遇的情况,认识到这种做法有潜在的风险,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国,其销量潜力非常巨大。苹果公司应该让其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与其他地区市场同步上市,同时,要充分估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尽量满足这个市场的供应,如果继续“饥饿营销”,最后损失的是苹果品牌,而并非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