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一个秋日,在德国南部的某个机场,纳粹德国最先进的秘密武器被缓缓拖到跑道上,世界上首架喷气式战斗机(代号Me262)将进行最后一次试飞。德国人深信这种飞机一旦投入战斗,就能迅速摧毁盟军轰炸机,掌握制空权,挽救濒临崩溃的德国军事机器。
可是,这架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战斗机却是被一群母牛拖到机场的。哪怕它可以升空,也只能飞行几分钟,因为这个国家正处于燃料极度匮乏状态。德国战争机器在1944年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一个致命弱点上——没有石油!
有一个人需要对此负责,是他确保德国的石油供应只剩下最后一滴,而德国人却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名字叫埃里克·埃里克森。
富豪“红人”突变
1939年二战爆发时,48岁的埃里克森已成为一名成功的石油商人。由于他长着一头蓬乱的红头发,朋友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红人”。埃里克森于1924年移居瑞典,并在那里组建了自己的石油帝国。
1940年6月,纳粹德军攻陷巴黎,这时斯德哥尔摩社交圈里也发生一场“地震”:许多人发现埃里克森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再和犹太朋友交谈,甚至在餐厅里大肆辱骂犹太人,还对希特勒顶礼膜拜,许多朋友开始避开埃里克森。
然而在斯德哥尔摩,还有一波人却对埃里克森的突变感到兴奋。德国驻瑞典大使馆的情报处对埃里克森非常重视,因为德国急需石油。德国武官谨慎地向埃里克森试探:您是否有兴趣帮助纳粹政权?没想到,埃里克森热诚地做了回答。
多此一举的建议
德国人就这样上钩了。实际上,埃里克森对纳粹恨之入骨,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受人指使。原来,几个月前,埃里克森接待了一位熟人——美国外交官劳伦斯·斯丁哈德。斯丁哈德也是一个石油行业专家,他判断这场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战争血液”——石油的归属。斯丁哈德向埃里克森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伪装成亲纳粹分子,诱使德国人招募他为可供利用的专家,为德国提供生产石油的建议。
自从一战开始,德国便在合成
石油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项技术是通过工业程序将煤变成石油,尽管这个过程相当费钱费时,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德国摆脱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美国人想知道德国石油合成工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工厂的位置,这些工厂极其隐蔽。
到1940年末,埃里克森经常去德国和石油专家会谈,每次回到斯德哥尔摩后,埃里克森都会和美国国务院的助手坐在一起,把他的所见所闻详细描绘出来。实际上,埃里克森发现德国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帮助,他们的石油合成工业非常先进。为了使游戏继续下去,埃里克森提出一个令德国工业部长希姆莱非常高兴的建议:利用德国的资金和技术,让中立国瑞典也建造一座合成石油工厂,以便在德国工厂被破坏后能确保他们的石油来源。
正如埃里克森所料,德国方面批准他对其石油工厂的参观考察,名义是让他熟悉在瑞典建厂所需的技术。特别巧合的是,这些工厂开始频繁遭到盟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飞机好像知道这些工厂的确切位置,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在德国人恢复生产后又立即遭到轰炸。
值得庆幸的是,第三帝国保安局没有将这些轰炸与埃里克森的参观联系起来。埃里克森巧妙地拖延时间,而德国人不断敦促他安排修建新工厂。德国人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的合成石油生产枯竭了。到1944年,德国军火生产达到顶峰,而德国的石油生产却停滞了,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动用石油储备,但仍是杯水车薪。1944年底,德国合成石油工业完全崩溃。
“虚假叛徒”成人才
埃里克森的使命完成了,他没有必要再去德国了,因为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轰炸了。当德国人赶着牛群把Me262战斗机拖上跑道时,埃里克森正在斯德哥尔摩举办宴会,向当年得罪过的犹太朋友谢罪。在宴会上,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正式为埃里克森恢复名誉,宣布他是为盟国工作的“非凡人才”。
在战后,埃里克森重返他的石油生意,艾森豪威尔总统称赞他是一个“把战争进程缩短两年的人”。后来,好莱坞根据埃里克森的故事,拍摄了一部名为《虚假的叛徒》的电影,再现了他的间谍生涯。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