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增长率下滑趋势明显
报告透露,自2007年上海市GDP增长率达到近30年的顶峰15.2%后,2008年、2009年GDP增长率出现下滑,2010年回升到10.3%,2011年又降至8.2%。虽然此中有国际金融、债务危机的外部冲击以及上海市主动结构转型原因,但潜在增长率下滑的趋势特征十分明显。
为此,报告提出,需改变靠加大投资保持增长的发展理念,转向成熟经济体的依托市场激励、以效率持续改进推动转型与增长。
报告指出,从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看:将一个国家增长速度分解后,增长份额最大的贡献者是各国产业部门的比重和该产业部门效率变动的乘积。纵观发达国家,由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和服务业不可贸易导致的效率改进速度慢等因素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但也成就了他们比较均衡的经济结构。尽管各国策略不同,如德国更倾向于制造业,英美更倾向于服务业,但效率改进是核心,而效率改进的背后是市场激励、人力资本、企业竞争力提升,以及政府和社会协调效率改善。
上海当前的增长减速实际上也遇到了发达国家的同样问题,城市化水平高达90%,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导致GDP增长速度下滑,重返过去的增长方式已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能持续改进效率并形成更均衡的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指标为发展“把脉”
为此,此次研究中设计的“转型升级指标”指标设计采用全新视角,以效率为主导,结构并举,把增长潜力、生活质量和稳定性纳入到评价体系中。结合中国发达城市实际,将中国发达城市转型升级分为五个一级指标,并选取了28个具体指标,利用2005-2010年期间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转型升级做更进一步的系统量化研究。
长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上海转型升级在2005年后一直排在全国五大城市(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之首,与全球发达国家比较,效率改进速度显著。
短板:当前上海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即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2002年起就低于1,2010年已经降低到了0.7,近6年平均为0.76,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建议:抑制房地产泡沫。在结构方面,上海工业部门就业和产值比重高,效率改善不错,但保持制造业的优势非常困难,从德国和新加坡的经验看,抑制地产泡沫是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现在,上海市的整体需求与消费将逐步与国际上的高收入经济体趋近,消费需求升级、生活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消费、投资、贸易和金融等都将围绕着与城市生产、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机会而展开,能否抓住这一机会将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提出转型升级四大策略
通过相关统计和分析,报告建议,上海未来发展转型升级的策略有四个方面:
■清晰地理解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实现转型升级的机制调整,而不是重新回到产业干预政策的老路子上;
■效率持续改进应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核心目标,推动服务业的贸易水平,将服务延伸到长三角、全国和全球,通过服务业效率的持续改进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扩大服务的规模;
■保持制造业的优势,提升其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根本,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是重要的,特别应该抓住全球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趋势,通过政府引导创新;
■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实现以“效率持续改进推动转型升级”的目标。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