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去活来”
~~~——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去活来”
~~~——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去活来”
~~~——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去活来”
~~~——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去活来”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塑造一个“自我”的杜丽娘
——梅派青衣史依弘为《牡丹亭》“死去活来”
王剑虹
■ 史依弘和张军昨天排练《牡丹亭》 高剑平 摄
  由史依弘、张军联袂主演的昆曲《牡丹亭》即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虽然《牡丹亭》是昆曲舞台上常见的经典剧目之一,但这一版本却充满新的看点,从梅派大青衣演绎整出昆曲经典到全电脑印花的服装、全透明的道具等,都透着不同。昨天记者来到《牡丹亭》排练场探班,试图赶在首演之前揭开“面纱”先睹为快。

  服装道具新颖

  昨天,史依弘和张军着装为记者展示的是“幽媾”中的一部分。全电脑印花是这次戏装的一大特点,从昨天现场来看,张军的服装与传统的戏装距离还不是很大,但史依弘所着服装的颜色有点特别,据介绍这服装外面还有一层纱,尚在赶制中,加上排练现场灯光完全无法与舞台上相提并论,所以这些创新的戏装在台上效果如何依然是个谜。史依弘告诉记者,在“魂游”一场中自己的服装肯定会让观众“吓一跳”,那是设计师参考了国外时装创作的。全透明的桌椅昨天也“参加”排练,不过同样由于没有舞台灯光的配合,还很难看出效果。此次《牡丹亭》的乐队也与一般昆曲的乐队不同,除了最基本的曲笛和板鼓之外,还有竖琴、古筝、古琴、小提琴等乐器,整出戏的配器特邀台湾音乐人担任。

  演唱“收”得好难

  “杜丽娘是为爱死去活来,我是为这个戏死去活来。”史依弘说这次学戏实在辛苦,“昆曲绕来绕去好难唱啊。”让史依弘头痛的不只是昆曲唱腔,她还必须舍弃很多京剧里的漂亮音色,演唱时一直在“收”,只要高音一飙旁边马上会有人提醒她要“含一含”。这出戏的上半场一个多小时几乎都是史依弘在唱,她开玩笑说,唱到“离魂”杜丽娘死去时自己也唱得“半死”了。史依弘的老师、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也坦言史依弘这个戏学得很辛苦,特别是唱腔部分要唱出昆曲的味道不容易,她也教过不少京剧演员学昆曲,但唱整出昆曲大戏的,史依弘还是第一个。张洵澎表示,对于史依弘来讲要把握昆曲闺门旦的气质也是一桩很有难度的事,闺门旦是“大小姐”而不是大青衣,很多表演的细节稍不注意效果就不一样了。

  有待观众评判

  从昨天排练现场来看,史依弘塑造的杜丽娘与传统昆曲舞台上的杜丽娘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音色方面史依弘全部使用小嗓,念白部分京剧梅派的味道还是相当明显。对于演出后可能会有的各种评论史依弘倒也坦然,直言大家有什么看法尽可以评论,自己不会不高兴。在剧中与史依弘演对手戏的张军表示,一开始对戏时听到史依弘的“梅派嗓子”是有点不习惯,“但现在我已经很习惯了。”张军说,史依弘塑造的是一个“有特色的杜丽娘”,一个“比较自我一点的杜丽娘”。说到首次与“师姐”史依弘合作大戏,张军说史依弘的气场很大,加上自己的戏主要在下半场,而下半场与传统的《牡丹亭》有很大不同,对于自己来讲也等于是个“新戏”,所以排这个《牡丹亭》对自己是一种挑战。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塑造一个“自我”的杜丽娘
上海文化广场户外舞台启动
“八面风水墨展”举行
日本音乐在沪推广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9塑造一个“自我”的杜丽娘 2012-05-28 2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