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演员的“行头”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通常男演员穿长衫,女演员着旗袍;说复杂,长衫和旗袍里面还真有不少讲究呢。
一般书场内听众对男演员的长衫没有什么太多要求,只是些面料和色彩的变化。一个考究的男演员不能随便套上一件长衫上场,他先得穿上与长衫配套的长袖衬衣和长脚衬裤,然后再穿上合身的长衫,足上还得换圆口布鞋。如果一个男演员在书场一期十五天的演出中,一件长衫穿到底,那老听众也要议论了:“格个(这个)演员行头介不挺括”。所以男演员跑码头说书,也得带上几套体面的行头。
对女演员来说,“行头”就更为重要了。理、细、奇、趣、味的艺术特色体现了评弹的雅韵,而女演员穿着得体的旗袍,则可配合出评弹的神韵。评弹女演员在书坛上穿的旗袍,充分表现出中国女性的端庄、贤淑、大方、典雅和秀丽。书场里,不但上演着精妙绝伦的苏州评弹,也在宣传和发展着中国女同胞传统服饰——旗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人对时尚美的追求,评弹女演员的精致旗袍配上高跟皮鞋也开始显现玲珑突显的女性曲线美。新颖前卫的款式,绚丽多姿的色彩,琳琅满目的面料也吸引着评弹女演员们一次又一次地更新着自己的旗袍。最近,毛新琳与周慧身着新长衫和新旗袍在乡音书苑登台时,观众们拍手叫好。毛新琳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像周慧有几十套旗袍,每期换不同的旗袍是不在话下。”但是,毕竟评弹演员的收入在演艺界是偏低的。报载中央电视台前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发现上百件旗袍没有一件能穿得上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不能继续站在主持人这个岗位上了。与她相比,周慧的旗袍数量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行头”得当,可以拉近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距离。这次胡小飞和王惠凤在乡音书苑说长篇弹词《半把剪刀》,第一天胡小飞穿的是绛红色的长衫,王惠凤穿的是黑色镶嵌红边的旗袍。他们出场时,观众们眼睛一亮,全场鼓掌。胡小飞开口第一句话就说:“今天我们的行头,体现了一本世界名著《红与黑》”。笑得观众合不拢嘴。
当然,演员的行头不是万能的,服饰美主要是外表美,要吸引观众主要还是靠演员的内在气质和文化修养。像弹词名家蒋云仙,因身体发福,一般情况下上台只穿短打,不穿旗袍。凭着她的说、噱、弹、唱、演件件皆能的过硬本领,开创了女单档演绎《啼笑因缘》的先河,誉满书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