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展出的近600件互动魅力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2012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展出的近600件互动魅力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2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展出的近600件互动魅力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科学与艺术“相拥起舞”
■作品“音谱”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人机互动的方式,将声音转换成图像
■“帕斯卡三角”音乐灯光随机变化
■NAO仿人机器人跳起高难度的舞蹈
■“时光机器”把观众带入时空隧道
■“上海音迹”采用视听交融的手段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马亚宁  文

  科学和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旦“站”起来“跳舞”,相互融合中的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接。

  日前闭幕的“2012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吸引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瑞士、法国、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件互动魅力作品,呈现出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缤纷组合。

  在“科学与艺术创意设计区”,一个名为“上海音迹”的艺术作品,别具创意。观众走过一条音乐走廊,可以听见正宗的“老上海声音”,如市民非常熟悉的海关钟声、收废品的铃铛声,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麻将声、敲门声和缝纫机声,也有现代上海的电子动感音乐,还有“幻想中的未来上海”电子与爵士乐交替的乐曲。

  90后王诗杰和他的两个同学就是这幅作品的创作人,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中的“老上海声音”,从3月份开始,小王和他的两个同学奔波在上海的老城厢地区,寻找隐藏在大街小巷之中、普通又熟悉的城市音符。文庙、大兴街、城隍庙、董家渡……然后,用各种传感器与观众的听觉、触觉、视觉相勾连,观众徜徉其中或抚摸或轻触,就能倾听失落已久的上海声音。

  为什么想让大家听听这座城市的声音?

  王诗杰告诉记者,人们亲历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为传统记忆的流逝感到惋惜,影像可以让人用眼睛记住传统,声音也能为耳朵留存不一样的记忆。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办了8年科学艺术展,目的是什么?”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的答案是:让观众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得科学的启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科学与艺术“相拥起舞”
广告
新民晚报目击A09科学与艺术“相拥起舞” 2012-05-28 2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