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新招募的员工个个都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人力资源专家们费了不少脑筋:先要海选简历,再要一轮轮面谈、背景调查,还要体检,现在还流行做一套套智商、情商、职业能力倾向考卷。为了招聘一个合适的新员工,花费的代价真不小。
可是,看似严密完整的调查未必有用,通过一轮轮测试的优胜者未必就是Mr.Right,或许,并不是员工本人的错,只是气场不合而已。所以,我们公司在通过猎头公司介绍和招聘会海选的同时,近几年越来越看重职员的内部推荐。
据说,相亲是成功率最高的结婚方式。前几天在地铁上,我身边的一个年轻女孩就举着手机,与电话那头远在家乡的闺蜜聊了一路有关相亲的话题。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正尝试自由恋爱的闺蜜谆谆教诲,强烈推荐她采用相亲这个最古老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旁听一路,我颇受启发。
从很大程度上说,相亲有不少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知根知底、门当户对等等。职员内部推荐与相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已经熟知了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的职员举贤不避亲,往往事半功倍。
最近,我们部门的一个员工刚获得8000元的“人头费”,我们戏称她找到了传销的下家。别看我们开她玩笑,其实,大家对推荐新职员还是非常谨慎负责的。比如,这位员工就对对方的年龄、学历、现任职位、目前薪资水平、家庭地址、性格脾气等作了一番暗暗的考量。听说,曾有一个亲戚向她推荐自己的同学担任月薪6000元的客服代表职位,她在一番综合分析后,婉言谢绝了对方“双赢”的提议——她敏感地预感到,对方已有35岁,海外大学毕业,虽然目前薪资水平还不及6000元,但一定不会长期安心从事客服代表的工作,即使能推荐成功,时间也干不长,对公司无益,只会坏了推荐人的名声。正是基于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们公司的内部推荐都很有成效。
其实,这样的做法在不少500强企业都有,推荐奖金听说也都挺丰厚。看来,大家都发现了,通过推荐入职的新员工普遍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