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以前的单位,院长竞聘上岗。新任院长候选人,都是医院本土医师,平时都是兢兢业业看病的主儿,如今一下子站在竞选台上,或吞吞吐吐或舌灿莲花。
我们当然愿意舌灿莲花的人当院长——能说、能规划、能获取人心,也是一种能力,这样的领导通上融下,跟在后面一定错不了。况且,人家说的那些大楼、那些未来,多鼓舞人心啊。
事实证明,医院大部分职工都看走了眼。这位领导,承诺能力过强,兑现能力过弱,令我们底层大众有种上当受骗的无力感。最后,领导葬送在了自己的致命缺陷(好色)里,被人搞臭,主动下台。
这是员工看走眼老板的故事。所以,老板看走眼员工,那也算稀松平常。谁在面试时,不努力装一装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茅坑还有三日新”呢。
以前科室来了一个实习生,人特勤劳:别人不干的活,她干;别人正干的活,她抢着干。赢得了“老师们”的一片叫好,纷纷要求“把这孩子留下来”。这孩子留下来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她不勤劳了:技术上的问题,也是懵懵懂懂;理论上的事情,又一问三不知。急死那班说她好的老师。老师们背后埋怨当面指点,此新人边擦眼泪边修正自己的行为……渐渐地,又恢复勤劳,且能独自挑大梁了。前两天回去,听说她已经升职。由此可见,职场新人在职场,有时需要一个磨合。磨合期间新人成长,旁边的“老人们”可以指点一二,而不是急着下“走眼”的定论。
也有真“走眼”的。表妹的学校有位自负的女领导,招来一位青年才俊,人家有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牌大学文凭。对此男,学校如获至宝,委以重任。哪知,此男生性木讷,不知变通和沟通,强化班的数学课被他上成“解题展示会”;班级管理更是一团糟,蛮好的班级,被他管理出了许多“刺头”。家长集体投诉,学校紧急应对,最后,把此男调至网络技术部,才算人尽其才。但是,苦了帮他挑担子的老教师:身兼3个班的数学课,还要慢慢拔前任种下的“刺”……这个“走眼”事例,其实不怪被招聘者“装”,而是怪那张名牌大学文凭,太易晃招聘者的眼!
“人的核心竞争力,超过一半来自不紧急的事:读书、锻炼身体、与智者交朋友、业余爱好……”而招聘时的短短会面,是看不见“读书”“锻炼”“交往”这些东西的。既然看的都是表面,所以“走眼”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