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创造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杜鲁公是陕北米脂人,一口老本腔,他一开口,马文瑞听着很亲切:
“马书记讲得一点不错,我们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还不够统一,有的同志害怕拉大贫富差距,还有人担心出现新富农和变相剥削。”
马文瑞一听,有些着急,说:“这种认识可要不得,首先要在地、县领导班子中统一思想,要使大家认识到,扶持和发展专业户,是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是促进农业实现‘两个转化’的战略措施和重要途径。有的同志认识模糊,这不仅是你们宝鸡,全省都存在,有人担心这样发展下去会发生‘两极分化’,会妨碍合作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而顾虑重重、不敢扶持。有的看不到发展专业户的重要意义,把扶持专业户当作发展生产的临时措施和权宜之计,造成一些地方出现干部抓‘两户’不大胆,有人看‘两户’不顺眼,‘两户’觉得‘不保险’的情况。这些都是不对的,各级领导必须明确这一点。”
杜鲁公说:“好,有马书记这话,我们就不怕了。”马文瑞反问他:“老杜,你是搞农业出身,你讲讲,如何来支持专业户发展得更快呢?”杜鲁公说:“关键是要给钱嘛!省上一年给我一千万,我保证宝鸡农村专业户走在全省前面。”大家都笑了。马文瑞严肃地说:“钱当然是一方面,我看首先要从舆论上、政策上为他们撑腰。就拿刚才看的李侃养猪来讲,我看就不仅是钱的问题,可以通过召开勤劳致富表彰会、‘两户’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宣传‘两户’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群众,统一思想,扩大影响;同时也要从物质上扶持‘两户’发展生产,在资金、良种、饲料、化肥等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照顾;还要从经营上加强对‘两户’的具体指导,帮助他们选准经营项目,确定生产规模,传授商品生产知识、生产技术,帮助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供销上帮助他们签订合同,为他们提供信息,提供原材料,帮助他们推销产品。总之,要贯彻一支持,二发展,三引导的方针,使其健康发展。”
杜鲁公和地委班子的领导同志认真地记下了,心悦诚服地点头同意。他们没有想到,马书记这么大年纪,对农村专业户发展认识如此清醒,考虑问题如此务实而周全。此后,在马文瑞的建议下,1984年8月28日,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保护农村专业户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从多方面给专业户以保护,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农村专业户的发展。
正是这个《规定》下发时,马文瑞对省委办公厅和研究室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目前看来,农村专业户,主要是在农副产品的生产领域。产品出来了,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要求,那就是加工问题,不然,农民光卖原料太吃亏,也不利于运输和保存。可见,发展农村工业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有不少干部都是搞农业出身,对工业不熟悉,也不愿意学习研究,这是一个大问题。要使大家认识到农村工业与多种经营是农村经济起飞的两翼,不走‘以工致富’、工农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振兴农村经济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要号召各级干部研究工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加工业发展的问题。”
在马文瑞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形成了研究发展农村工业的热潮。马文瑞再度亲率工作组下到各地调研、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经过努力,陕西农村工业发展出现喜人局面,主要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建筑业、建材工业、小采矿、小能源、运输业和日用小商品工业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86年,全省各类乡镇企业达43.5万个,从业人员205万,总产值68亿元,比1984年又有了较大发展。
“……198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由原先的36.21亿元,上升到121.71亿元;粮食年总产突破200亿斤大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80年的142元,增加到1985年的295元,硬翻一番多,创造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明起连载《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吴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