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民利用休假日出外旅游,已成为一种习俗与时尚,在各大景点游览时,会有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与纪念品销售也属正常。
但我最近发现有些旅游景点的购物,无人管理。我前些天去苏州拙政园游览,出来就碰到一些流动摊贩销售水果,他们在推销蓝莓,我在报上看到过有关蓝莓的介绍,这是一种很好的水果,但没有买过,正好遇见,便询问摊主,摊主热心地说怎么怎么好,在他们的热情推销下,我终于买了一斤,买回家一称,少了三百克,更气人的是,此蓝莓还是冒牌货,家人说,这不是葡萄吗?只不过颜色深了。用水一洗后,我更是惊叫起来,原来是用蓝色涂沫过的,这种来路不明的染色剂吃了怕有危险,只得把这些所谓的蓝莓扔掉了。
无独有偶,与我同一旅游团的张先生买了一篓杨梅,也有缺斤少两。
据我了解,类似我这种遭遇的人实在不少。比如在安徽的一些景点,有人在销售假的玉石,假的青铜器,乃至假的明清古玩瓷器,让游客防不胜防。
去景点旅游,买些土特产或当地的工艺品也未尝不可,但旅游景点的管理不仅包括旅游场所,也应包括旅游景点的周围。如果让这些假货缺斤少两的现象丛生,那么谁还敢在景点购物呢?这样也对旅游景点的声誉不利。
作为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和各地工商部门的领导在推动旅游的同时,也应管理好市场,把那些造假与缺斤少两的小贩管一管,那么我们的旅游市场才会变得更加纯洁而吸引人。
今年暑假起,一些风景点与园林景区,又开始悄悄上涨门票价格。这无疑对喜欢旅游的老人与广大青年学生是个压力。我觉得,分管旅游工作的各地领导应该让利于民,同时在抓好景点建设的同时,也把景点的购物环境细致扎实地抓起来,不要让旅游的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