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卫是我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朋友。我们还是书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嗜书如命。但我们的爱好和关注点有很大不同。他是新闻记者出身,做事情严谨,无论什么事,似乎都要考虑到新闻的几要素一样。而我写诗出身,什么事就是什么事,何时何地我是搞不清的。
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们尽管都喜欢书,但我们的藏书类型是大大地不同。但这不妨碍我们淘书的时候,都惦记着对方,这个书自己不需要,但对方肯定喜欢,所以,都要给对方买点。
我们都爱书,但我却不喜欢书店;他从网上购书,我也从来不喜欢。我喜欢到地摊上淘书,他也喜欢去地摊。他要去外地出差,总是要搞清当地的旧书店旧书摊。
每一次见到他,他都会提着一个包,包里面必定装着书啊报啊什么的。每一次,我的眼睛都会贪婪地盯着他的书包看,恨不得长出一双透视眼,好看清他装着什么好宝贝。而他总是笑眯眯地掏出书包里的书,让我分享。
卫卫的《喜欢书》,我百分之百都读过了,是在他博客上读过的。他的每一则日记,只要和书有关的,我差不多都跟帖了。当他集成一本书的时候,我又读了一遍。读着,温暖着;读着,感动着;读着,敬佩着。不胜唏嘘。大有“有友如此,夫复何求”之感慨。
岁月如书,点点滴滴。卫卫的日记,如同一粒粒的沙子一样,被他珍藏起来,最后堆成了一座沙子里的城堡。这城堡是书的形状的,散发着书的墨香味道。我曾经在博客评价过他有关书的日记,认为他的日记“大有孙犁先生文风”的味道。貌似很平淡,但却透着真性情,蕴藏着绚丽,而且语言很凝练,绝少浮华之语。到达这样的境界,那就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修为了,我以为还有人格的锤炼,境界的提升,心态的平和,人生态度的乐观,综合因素才形成了他日记的文字的风格。
一个人如果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那么读读他的《喜欢书》,肯定会因此而喜欢上书。这些发自心灵的文字,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不仅是爱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而且还有励志的功效。我能想象他写日记的心境,那种执著,那种坚毅,那种虔诚,那种宁静,那种清澈,似乎是走在朝圣的路上。毫无疑问,书就是他心中的圣地。
人生是一本书,朋友也是一本书。读着那些写到我的场景,我不禁都要莞尔了,我甚至都想到很远很远的将来了。
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像白发苍苍的老人那样,拄着拐杖,在公园里相聚。每个人的膝盖上都摊开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