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伦敦眼
     
本版列表新闻
~~~——走访随奥运发展的伦敦东区
~~~——走访随奥运发展的伦敦东区
~~~——走访随奥运发展的伦敦东区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运原点”还有多少尴尬?
——走访随奥运发展的伦敦东区
晏秋秋
■ 久负盛名的红砖巷如今行人稀少 图 CFP
■ 伦敦东区部分金融城  晏秋秋 摄
■ 伦敦东区大量房屋空置 图 CFP
  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时,英国人想到的是伦敦东区。前两次奥运会,给伦敦西区带来了巨大变化。而2012奥运会结束后,英国人希望的是“留下一个崭新的东区”。为此,特地将原本是运河旧工业区的斯特拉福德,建设成奥林匹克公园。

  伦敦东区在历史上曾被视为英国的贫民区。该地区临近码头,居民大多是苦力出身的穷人和外来移民。作为本届奥运会的“奥运原点”,伦敦东区究竟随奥运申办、举办发展得怎么样?昨天,记者花了8个小时,走访了伦敦东区的几个区域,结果发现,伦敦东区还有不少地方,并不像斯特拉福德那样发生巨变,相反,或多或少有一些尴尬细节。

  大量房屋招租

  乘坐DLR线,可前往伦敦东区的码头区。接近东区时,即可见立交桥增多,桥下常停着一两辆破旧轿车,似废弃,似二手。其情景,与西区繁华迥然不同。

  记者随机在金丝雀码头下车,并沿地铁线步行4站,直至密卓特公园及农场。沿途所见,几乎每10米即有居屋或商铺打出的招租广告。金丝雀码头是伦敦新的金融城,却显然,房屋的需求量大大高于实际入住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周边诸如“国际宾馆”等,均已被部分赞助商代表和记者入住。可以想见,等到伦敦奥运会后,这里的房源将大幅度增加。

  在路上随意拦住一些居民,询问这里的房屋出租情况,得到的答案都不太乐观。留学英国的印度人森说:“过去3年,这里的房租涨得很快,已经很难租到600英镑一个月以下的居屋了。记得5年前我刚来时,同样的房子一个月租金只要500英镑不到。”

  不但如此,在一些重要路口,总能见到一家二手房中介打出巨大的广告,号称“最有竞争力的价格,最小1500平方英尺(约合140平方米)算起”。记者拨通这一中介的电话号码,称自己想要租借一套办公室。接线员显得非常热情,并介绍紧靠地铁线某大厦3楼B座有一套142平方米的办公室,3楼一处879平方米、4楼一套782平方米的办公室。“我们的价格是最优惠的,可以面谈”。

  楼市相对低迷

  出租情况如此,东区的房价如何呢?

  此前我已知道,距离“伦敦碗”较近、向西一个地铁站的哈克尼地区,房价在6年间上涨了一半,2室2厅的公寓,标价可达38万英镑,租金也很少低于900英镑。

  不过,“伦敦碗”带动的,只是东伦敦部分区域的房价。距离“伦敦碗”10个地铁站外,价格带动就有限了。在距离金丝雀码头站约9站的艾弗森路地铁站,周边房价相对便宜。一套40平方米的房源,最低要20万英镑,大约折合200万元人民币。通过联系中介机构,记者还得知,买这里的房子不像国内要限购,贷款也不紧张,一般当地人买房,可以贷款70%至80%,外国人买房必须提供更多的财产证明,也可贷40%至60%的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DLR沿线,稍往南几个地铁站,华人买房相对较多,而近几年来,来自中国的热钱成了伦敦东区楼市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如此,这里的房价并未如附近居民所想,因“奥运效应”而猛涨。当地人普遍担心,随着奥运会结束,地铁jubilee线以南、DLR线附近区域的楼市,会停滞发展。而这,与伦敦申办奥运时的预计,有点不一样。

  在2005年申办奥运时,伦敦市政府明确,部分赛场场地赛后将改造成住宅,其中包括部分保障房,供低收入家庭居住。而奥林匹克公园区域,奥运会后将建造新社区,并提供3.5万平方米的新住宅。

  这些,显然也将给伦敦东区的“奥运后楼市”,提供变数。

  画廊纷纷撤离

  申办奥运会前,伦敦东区因其租金便宜,曾吸引大批艺术家聚集,形成颇有规模的艺术家聚集地,画廊、酒吧、俱乐部等纷纷开业。东区的维纳街一度成为“伦敦最有艺术气息”的地方。

  但昨天记者走入维纳街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街口是一个毫无艺术气息的“修车店”,几名工人懒洋洋地打量小街。步入街口,发觉店招上确实写着画廊名字,但周一工作日的下午,却大多房门紧闭。

  “这里怎么有点冷清?”拉住一个路人询问。“画家都躲奥运会去了。这是这里的规矩,7、8月是旅游季节,他们都出去了。”但也有人告诉我,来的时间不对。“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四,是‘画廊之夜’。几乎每个画廊都营业到晚上9时。到那时,学生和艺术爱好者都会过来开派对,最多时要超过1000人。”

  走进一家开着门的店铺,店主肖恩回答:“没错,我们平时确实冷清,但现在这样也太冷清点了,有好几家画廊搬走了。”

  根据英国媒体报道,由于房租上涨及客流影响,近几年来,维纳街一直有画廊撤离。2008年,维纳街上的第一家画廊“现代艺术”搬到了西区新艺术中心费兹罗维亚,从此东区画廊陆续“西迁”。过去4年中,共有30多家画廊在费兹罗维亚开业,仅在最近3个月内就有5家,大有取代维纳街之势。

  红砖巷没钱赚

  BBC有一部经久不衰的肥皂剧,名为《东区边缘人》,讲的就是伦敦东区的故事。而红砖巷,就是这一肥皂剧故事的背景之一。坐地铁到利物浦街下车,步行几步,就到了红砖巷。

  然而,久负盛名的红砖巷,却给人以混乱、嘈杂之感,似乎并没有因为奥运召开,而有所变化。记者在一家披萨店排队时,不时有人插队,店员不管不问。这与伦敦西区秩序井然的样子,有天壤之别。

  由于这里是孟加拉移民的大本营,整个社区也相对混乱。记者走到一个街口时,数名印度或南亚面孔的人围上前来,要借阅证件。见势不妙,记者马上摆脱对方,快步离开。

  不过,红砖巷周边街道开出的小店,却颇有艺术气息。已在伦敦呆了多年的韩国人朴玄泰在这里开了家小店,但他说“赚不到钱”。“当时伦敦申办奥运会,要发展东区时,这里的租金一下子起来了。但现在奥运会都开了,经营状况还不好。市长只把钱投到斯特拉福德那里,我们这里没有享受到。”

  (本报伦敦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基金专版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奥运原点”还有多少尴尬?
明星收受一英镑 奥运火炬频熄灭
金牌价值颇高 铜牌难买汉堡
新民晚报伦敦眼A23“奥运原点”还有多少尴尬? 2012-07-31 2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