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300行,需要“练嗓子”的行业不少。那不是好听不好听的问题,而关系到能不能保住饭碗。据我了解,“声音美容”早已有之。常见职业中,从过去到现在,至少有几个职业是需要专门训练发声的。
早先的公交车没有无人售票和自动报站设备,售票和报站都要由售票员承担。每天从上班到下班不停地直着喉咙催促乘客买票和报站,是件吃力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没法偷懒或简化。所以当年的售票员都受过保护性发音的训练。经常搭乘公交车的年长上班族都有体会:当年公交车售票员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齆鼻头”———这不是感冒,而是因职业需要经过“美容”的声音。自从实行无人售票和自动报站后,训练“齆鼻头”发音也无必要了。
教师是“靠说话吃饭”的职业。在学校里上课和大嗓门呼唤学生是很费嗓子的。常年累月地大声说话,必须学会合理发声保护嗓子。据说师范专业有专门教授合理用气、科学发声的课程。
电台播音员与电视台主持人,以及演员尤其是戏剧演员也是“靠嗓子吃饭”的职业。如何说话如何唱,才能既好听而有亲和力,又不会“倒嗓子”,那是多年训练出来的看家功夫,甚至是一对一面授身教才学到的技巧!对于这些人来说,优美的声音和说唱的技巧,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基础,花再多工夫和金钱也愿去训练的。
通过科学发声训练以及“假嗓子”的运用,确实可以提高声音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可以唱出更高的音调,可以保护嗓子不受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声音美容”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尤其是某些“卖嗓子”的职业。
然而,一个人的发音粗细、音调高低、音质优劣,先天条件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不要对“声音美容”抱不切实际的期望,更不要轻信抱着盆子“吸收宇宙能”之类的“科学理论”。对于一般人来说,懂得一些基本的科学发声和保护嗓子的知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