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与人沟通是免不了的,好声音就是一张名片,会让你顺畅无阻。
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少和我拥有“好声音”有关。
我从小就梦想当教师。上了中学,更渴望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因为中学时语文老师的“好声音”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音色浑厚,抑扬顿挫,富有磁性,再加上有激情,所以,听他的课常常会让人荡气回肠。出于对老师的崇拜,我开始偷偷练习发声,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一样在课堂上施展魅力。遗憾的是,考大学我明明填了中文系,但最终却进了文献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一所职校的图书馆工作。
当语文教师的梦破灭了,但练习嗓音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在读大学和刚工作的几年里,我通过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每天收听焦晃、达式常、袁超、陈少泽等老师的朗诵,尤其是孙道临老师的朗诵,简直让我如醉如痴。我又去买回了一台四喇叭、立体声的上海牌收录机,把这几位老师的声音资料录下来,反复模仿学习。也许没有人相信,孙道临老师配音的哈姆莱特的台词,我居然能背出十之八九。孙老师朗读的《伤逝》,我也“听”得几乎能背出。在听的同时,我常常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悄悄地练习。
几年过去了,连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的声音变厚了,也耐听了。在一次市农口系统组织的演讲比赛中,我得了奖;学校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指名要我出一个诗朗诵的节目。
正是有了这些铺垫,我终于有机会走上讲台,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20多年前,学校里一位语文老师突然因故不能上课了,临时决定把我“赶上架”。当然按规定要先试讲,如果不满意还得“下架”。记得通知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第二天第一、二节就要上课。看来全面准备已经不可能,我决定抓重点,扬己之长———我决定,这堂课就以朗读为主。很巧,课本里正好有《伤逝》,我就决定讲授它。我简单介绍了鲁迅后,就开始范读课文———这篇小说我太熟了,朗读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在我朗读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安静,听课的学校领导频频点头。读完后,我就引导学生齐读重点段落,最后自己再示范朗读部分内容。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里等着学校的决定。结果,来听课的领导一致评定:小徐老师讲课富有激情,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就这样,我终于当上语文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