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子有靠
桑胜月

    桑胜月

    女婿如同半个儿。这是指好女婿,大家公认的。然而,陆家婆婆,是要修正这个提法的:女婿就是一个儿!你们家的儿子也不见得有我的这个女婿好哦。

    陆家婆婆的这句话不是用来花花女婿的,90多岁的老太,面对60有余的女婿,一切都实实在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与“花功”已经不搭界了。同样,陆家婆婆的女婿刘先生,也实在到把岳母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工程师出身的刘先生,每天晚上一准在一块小黑板上书写第二天的菜谱。夫人说:“你麻不麻烦?到时进菜场看着买还不行?”刘先生像是没听见,摘下小黑板,噔噔噔,拎进丈母娘的卧室,举起小黑板问道:“姆妈,你看明天买这些菜好吗?”这时的陆家婆婆,将眼光从电视机移向菜谱,像审计员一样一项项考量着,然后指点着这个那个地说:“这个菜不要买”,“冬天到了,好买黄芽菜了”,“买两块山芋来吃吃,吃杂粮身体好。”刘先生一连声地“好,好”,并捏起粉笔在黑板上一一更正,态度谦恭,那是连儿子也难做到的。

    刘先生会买也会烧。上午,总见他的身影在厨房转悠,同时就有这样那样的香味儿飘出来。陆家婆婆嗅嗅鼻子,对女儿说:“你好福气,××会烧菜。”这就是九旬老人的糊涂之处,其实有福气的还不是她?你看,刘先生还没将菜装盘,就先夹来一筷子,用小碟子托着出了厨房:“姆妈,你先尝尝,味道真是斩(好)啊!”平时,就是削到一只特别脆的梨,老刘也要马上递到丈母娘的手上:“姆妈吃合适。”

    在菊黄蟹肥之时,是刘先生最为忙碌最为担心的时节。陆家婆婆并不因年事的增高而停止吃蟹,而且一顿能吃两只,胃口好过年轻人。那么,剥蟹,剔肉,外加规劝少吃,都是女婿的事。那天家庭聚会,刚吃完大闸蟹,老太太就躲进卧室吃起了奶油蛋糕。女儿们见了个个大惊失色:“开玩笑,还不拉肚子?老刘,请你赶快出马!”老刘进去几分钟,就托着一角蛋糕笑盈盈地出来了:“胜利完成任务。”女儿们相视而笑,倘换了她们来劝,老太能这么顺当?

    陆家婆婆住进女婿家已经十几年。那时,她在北京的大儿子出国途中突然去世。老刘就决计将老太接来赡养,并与老太所有的子女定下“攻守同盟”:瞒住妈妈,让老人安享晚年。这一瞒,就是十多年,十年中,老刘像是恪守“父母在,不远游”似的,放弃了多次的旅游,偶尔外出,带回的土特产是丈母娘吃的,买回的旅游衫也是丈母娘穿的。十年中,敦厚的老刘连同其他的孝顺子女,也不知编造过多少谎话,在陆家婆婆96大寿时,那就达到了高峰。老太不再相信儿子在国外从事着保密工作而无法与她联系:“让他打个电话给我!保密,就不要妈了吗?”又是老刘苦思冥想出主意,大家密谋了一封北京某单位的来信,既给老人贺寿,又证明她的儿子仍在国外进行保密工作。老太这才高高兴兴过了生日。老刘黯然说:“可怜的老人,我们又骗了她。”

    老太的一个女儿是我的同事,她深情地说:“妹夫,就是我家的大哥,他承担起了做儿子的责任,没有他,就没有妈妈的长寿。”

    陆家婆婆,含笑寿终正寝于98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中国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中国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家居装潢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半子有靠
一棵胡杨两样叶
今宵灯谜
烤鸭的“典故”
铁笔印人灯谜缘
站牌移来移去,谁该反思?
秋之息(摄影)
掏螃蟹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半子有靠 2012-10-03 2 2012年10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