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文娱新闻·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看“莫言热”
顾骏
  □顾骏

  随着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热”兴起。多年来,几乎没有一个纯文学作家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网络书店实体书店里多的是各种形态的码字为生之人,实为人文中国一大缺憾。现在莫言吸引了公众视线,对文学的推而广之,对中国文化的建设,都有正面意义。不少多年不见的纯文学作家有机会在媒体露脸,争议“幻觉现实”究竟是何物、莫言作品的文学价值究竟何在,斯情斯景,令人恍恍然有重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广受崇敬之感,那才是一个几乎浸润于物欲的社会的真正“幻觉”。

  获奖后的莫言本人尚能自持,许多不相干之人却似打了鸡血般癫狂。生意人开发莫言商业价值已经头脑清晰地开始了。图书销售商连夜开打营销大战,一夜之间,莫言图书价格涨幅至少两成,还一书难求,只接受预订。莫言创作的一部电视剧手稿,从20万元直接飙升到120万元。莫言老家山东高密“近水楼台先得月”,当地官员生意精明,旅游局当下设计出“莫言旧居自助游”及其延伸产品“乡村休闲游”,据说整个山东旅游的口号也改一改,由“一山一水一圣人”,改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招商局研究如何让莫言促进招商引资,管委会拿出了“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

  诺奖降临中国作家头上没几天,从“莫言热”到“莫言产业热”已经热火朝天。莫言本人在听悉获奖时曾言,热不过一个月,看来事情是由不得他了。那么趁热打铁,该不该想一想,诺奖本身的意义到底何在?诺奖对中国文学以至整个中国的意义又是什么?经济起飞之后的中国,哪个方面可以从诺奖得到新的驱动?仅仅“在文言文”,日渐枯萎的中国纯文学而不是写手码出来的网络文学,如果能拜莫言获奖所赐,“老树发新芽”,比如提高了文学作品的稿酬,复刊了几本纯文学杂志,催生许多青年热爱文学投身文学,那才是实实在在的莫言获奖的功德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九安专版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家居装潢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5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6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真金
   第B23版:真金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第B37版:新民楼市
   第B38版:新民楼市
   第B39版:新民楼市
   第B40版:新民楼市
大众读者如何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说:我就是荆轲!
冷看“莫言热”
莫言的剧本创作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评论A23冷看“莫言热” 2012-10-25 2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