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在浦东陆家嘴央视财经做财经评论,看到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中心”节节向上,现在已经突破50层了,在年底前它的建设高度将达到400米,未来在2014年交付使用时,它的高度将达到632米,不知道到时上证指数会是多少。
人们总是容易出现“惯性”思维,面对悲观说悲观的话,面对乐观说乐观的话。以前“欧债危机”成为分析投资策略的常用语,也是这样思维方式。最近美国的“财政悬崖”又称为分析师的“口头禅”。其实也用“确定与不确定”来分类一下,可能情况不至于那么悲观,Forward(前进)是确定的,“财政悬崖”那道“坎”也是放在那里,但肯定能过去,唯一现在我们不确定的就是美国如何“跨过”那个“财政悬崖”。
那就看看就要来到的那道“坎”,它指的是美国将在明年1月1日同时出现税收增加(5320亿美元)和开支削减(1360亿美元)局面。但人们看得出,这里的关键是美国国会,有个妥协的方案把美国“财政悬崖”拖过去是可以预期的。
记得笔者9月底在电视节目上指出,大家要记得当时对后市的预期,当时间过去你来到预期的时点,把当时的预期与现实相比,必须明确得出结论:比预期好还是差?有了这样的比较,我们才能找出投资策略的正确与否。这也是如何把不确定的分析对象确定化的过程。同样,笔者在黄金假期后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如何看待股市的后市,回答说先不向上看而是看能不能回落时有支撑。当时有舆论认为会破2000点,笔者依旧说要与预期比,有人说一周内或者一月内就会破2000点,笔者的看法就是一样认为会出现回落,但是届时回落不大或者回落不破2000点,那就要及时调整看法了。而现在这个时点已经过了或者到了,大家都可以把自己当时在黄金假期前后的看法拿出来与现状比一比,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比较的方法是避免人脑易犯的“惯性思维”,做到客观。你可以不必宣布自己观点的对错,但这是你对待财富的态度。9月28日上证指数收盘2086点,11月9日上证指数收盘2069点,对乐观者而言没有当时的乐观,对悲观者而言也没有当时的悲观。是不是有点意思?
美国大选明朗了,有人说今后两国的贸易摩擦还会加剧,而笔者说今后拉动内需的动力会更有动力。指望昨天“欧债”、明日“财经悬崖”能如何称你心满你意,这是不靠谱的,肯定是无法“确定”的,而做好自己的事倒是非常“确定”。笔者认为不走老路和邪路,对我国资本市场解决了一个重大的“不确定”而成为事实上的“利好”,就看投资者如何体会了。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