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棋:美国经济复苏在2012年出现了反复,第二季度增长率曾下跌至1.3%,失业率也曾重新回到7.8%以上,随后在第三季度增长率恢复至2%,但是增长乏力,令人担忧。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GDP8.6%,债务规模超过16万亿,突破GDP100%的心理上限。为了减少财政赤字,两党在国会提出了不同的方案,由于无法达成妥协,于是设置了“财政悬崖”,即在2012年底前国会无法达成削减财政赤字的方案就自动增加税收和削减政府开支,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这样,美国财政不仅无法再刺激经济,还面临着削减巨额开支的可能,美国经济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在今年9月份出台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且在12月12日对这一宽松政策加码,在原来每月购买400亿美元住房抵押支持债券的基础上,每月再购买450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并把美联储通胀控制目标由2%上调至2.5%。
美国的刺激政策,对中国和世界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美联储不断创造流动性,将使世界大宗商品和资源性商品的价格重新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流入到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其次,热钱将更多地从外部流入新兴经济体,从而催生资产泡沫,使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宏观调控局面。最后,资金的流入将使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面临新的升值压力,从而使它们已经出现的出口不振局面变得更加严重。
面对这些压力,中国政府一方面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国内物价和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不给外部短期资金进入国内投机炒作的机会,因势利导地将外部资金引向实体经济投资,将短期资金化为长期投资,使外部资金为中国经济增长服务;另一方面还将采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以应对美国坠落财政悬崖后经济陷入新的衰退泥潭时,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
张海冰:“财政悬崖”一词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提出,用以形容在2013年1月1日这一“时间节点”上,自动削减赤字机制的启动,会使政府财政开支被迫突然减少,使支出曲线看上去状如悬崖,并使美国经济面临再次陷入衰退的巨大风险。美国两党是否能在“财政悬崖”问题上达成妥协,仍然有悬念,但是明知是悬崖,跌落的可能性很低。
问:在应对危机的思路方面,中美有何不同?
张海冰:美国政府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一直扮演着“肇事者”的角色,将风险留给世界经济。美元贬值将带来两大风险,一是全球汇率战已经拉开帷幕,二是对于持有美元资产的其他国家而言,面临资产缩水的残酷现实,主权债的信用维护面临极大的威胁。
反观中国的危机应对,从最初的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力挽狂澜,保住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稳定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随后的危机应对中,中国以直接购买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的方式,向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提供融资支持。与此同时,中国努力通过自身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来寻找化解危机之道。面对危机,中国没有对外转嫁危机成本,没有向外输出风险和矛盾。在全球经济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是“稳定之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