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从全球看,2012年的中东北非仍是世界上动荡最剧烈、热点最密集的地区。其中既有战火持续长达20个月的叙利亚内战,叙利亚与土耳其、以色列的边境交火,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一周战事,也有实现政权更迭或政府重组的阿拉伯国家内部此伏彼起的社会动荡。
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今年中东北非局势的主要特点大致有:1.叙利亚危机走向成为地区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地区以穆兄会为代表的伊斯兰主义力量明显上升;3.地区大国之争方兴未艾;4.巴勒斯坦入联,中东和平进程再次引发热议;5.伊朗核谈判进展缓慢,以色列安全焦虑加剧,对伊朗动武已提上议事日程。
李伟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今年中东北非局势基本延续上一年趋势,在两个层面深入发展并出现新特点。
一是2010年末以来的中东
变局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谓“阿拉伯之春”在2011年短暂“由春而夏”达到高潮后,很快“经秋入冬”。如今不仅中东地区弥漫着悲观情绪,一度热情高涨的西方世界也以紧张不安的心情看着局势不断恶化,人们更关心这场“阿拉伯之冬”还将持续多久?
二是中东原有热点问题交替爆发,互相影响。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既独立发展又紧密联系,既有延续性又有新发展,成为影响地区局势及地缘政治格局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变量。下半年埃及局势突变及年末巴以冲突再起,更增添了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2012年,那些“后革命国家”大多陷入乱后求治、治中生乱的困境:一方面,国家百废待兴,但经济短期难以恢复,西方援助承诺口惠而实不至,那些在推翻旧体制革命中冲锋陷阵的年轻人积蓄着对新政权的不满。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宗教和世俗力量间、不同教派间以及不同部落和政治势力间还在为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部族利益斗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