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邮沙龙杂忆
唐无忌
  唐无忌

  集邮沙龙,邮人小聚是也,常为茶饮小酌,时间地点随意,话题海阔天空,叙旧交流为主。当然也有定时定点举行的,形式宽松自在,参加者少则十廿知己,多则数十邮友。

  沙龙在国内似为现代用语,以前很少有人如是称呼,而在欧洲,这种叫法十分普遍,在集邮界也然。事实上集邮沙龙形式在沪地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类似活动开展,地点常选在咖啡馆或中小餐厅,而至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则更为流行,多在公园茶室或中高档饭店举行。近些年来,上海的集邮沙龙又逐渐兴起,参与者不论年龄大小,不管集邮范围,更不说水准高低,交流邮识,观赏邮品。

  集邮沙龙在上海持续时间最长的恐怕要数虹口区邮协举办的“虹口集邮茶座”了,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茶座始于1984年11月,在每周日的下午举行,通常从1点钟开始,到4点过后方散,每次大约有三四十人参加,至今仍坚持活动,可谓长盛不衰。茶座主持人虽然已换了好几位,新会员也来了不少,但仍有从一开始就参加活动的老邮人,可见这茶座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在茶座活动中除品茗谈邮外,还常组织资深集邮家作主题发言,以及观摩邮品、交流组集经验和兴趣拍卖等。我对虹口集邮茶座是倍加赞赏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退休以前更是该茶座的常客,我家住徐汇区,要到四川北路茶座举办地需横跨静安、黄浦、闸北、虹口四个区,路相当远,那年份时兴骑脚踏车,好在年纪还不大,骑上个把小时还顶得住,有时也会与其他去虹口的邮友约在半路相会,通常约在现已改建的平安电影院门口,然后过乌镇路桥再一路朝北,经宝山路抵达。我在出发前通常未进午餐,因此,辛苦一路到后已近中午,肚子也饿了,就找家小店吃饭,路边有家一开间门面的小西餐馆专售简易快餐,套餐还不错,仅2元4角一客,几位邮友边吃边谈倒也小乐惠。

  虹口集邮茶座一直有一档“保留节目”,那就是会员集邮品的兴趣拍卖活动,每次一般有几十个号码供拍。这些年在虹口参加周日下午的拍卖似乎又使我回到上世纪40年代末参加新光邮票会拍卖活动时的心情:愉快、过瘾、充满期待。虹口的兴趣拍卖系内部交流性质,不收手续费,卖出者不定价,拍入者不杀价,大多数参与者并不一定期待拾遗补缺,只是大家花点小钱图个快乐,因此气氛祥和舒畅。我除了总会拍进几个小项目外,也常提供10来号拍品凑个热闹,有邮友笑说我是让出点邮品“混”一顿西菜和“骗”几个香烟铜钿(那时我尚未戒烟)。这一点不假!大家在虹口集邮茶座总是欢声笑语不断,备感快乐温馨。

  当然,虹口集邮茶座不是以兴趣拍卖作为重头戏,而是以邮人交流心得为重,茶座主办者经常主动约请本市或其他省市的集邮行家前来参加研讨,话题不求深奥,但求广泛,在这方面虹口邮协的几位负责人做得相当到位,他们都预先拟定主题,并带头发言,使每位参加者都能在邮识上有所提高。如今,虹口集邮茶座已成为虹口邮人乃至上海邮人心目中的品牌沙龙。我始终认为集邮沙龙是一种加强集邮者之间联络的很有效的方式,理应大力提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3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4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5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8版:上海两会·民声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人才/招生专版
红心谱
真实的力量
一个作家的幸运
青青——长兴岛风情录
证婚辞
雪村
集邮沙龙杂忆
十日谈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2集邮沙龙杂忆 2013-01-27 2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