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朱东润先生吟唱
诸雄潮
  诸雄潮

  我刚上复旦时,朱东润先生已经84岁高寿了。朱先生没有给我们开过课,但我班同学有幸听过一次朱先生的吟唱讲座。

  虽然时间只有一节课,但朱先生的吟唱,听一遍,我就记住了。印象最深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983年从复旦毕业,至今已整整30年了,到现在我还能吟唱。朱先生的吟唱,苍凉古朴,绵长悠远。当时的感觉就很奇妙,现在依然如此。那种感觉我想大概与现在孩子们听完歌以后“想唱就唱”差不多吧。

  朱先生虽然没有教过我们,但我们读的最多的课本之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他主编的。朱先生说,他从不自高自大,但等高等大。凭朱先生的学问作品,“等高等大”这四字完全当得。去年,常州方面送我一套书,其中有赵元任先生古诗吟读的光盘。我听后,发现两位老先生不太一样,朱先生是唱,赵先生是吟。我想这是前人读诗方式有所不同的缘故所致吧。这两种方法都很好,我都喜欢。朱先生是吟唱的,唱可能比吟读好听些,而且是用普通话吟唱的,加上先入为主,我更习惯些。赵先生是用乡音吟读的,我虽是常州人,但因出生在上海,常州话说得并不地道。所以我感觉,朱先生吟唱得更好听些。

  去年,我们频率从国际台交流来一位郭翌副总监,她是学音乐出身的。我把朱先生吟唱的《凉州词》哼了一遍,她听后就帮我谱出曲来。我又让一位擅长弹琴的主持人雅雯用钢琴弹奏出来,并录了音,转成MP3格式。现在,我在工作闲暇时常常把朱先生的吟唱调从电脑放出,听听,沐浴在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并以此纪念复旦的老前辈,纪念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3·15专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社会与法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闽都岁时记小序
《百年巨匠》先睹记
和仙 (藏书票)
听朱东润先生吟唱
温暖一生的太阳
种番瓜
践行心中那一抹善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听朱东润先生吟唱 2013-03-18 2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