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心中那一抹善
王少军
  王少军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白血病救助的宣传,得知自己的加入能给他人带来一份生的希望,于是我报了名,没想到,半年后我接到了骨髓配对成功的电话。

  母亲听说我要捐献骨髓非常担心,强烈反对。因为从小我的身体就不是很好,在学校组织的献血中每次都因为体重不合标而不能参加。从山村来到上海读书,我被家里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不想我有任何闪失。电话中,我反复地向爸妈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并保证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他们才勉强同意了。

  捐献结束后,我加入了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俱乐部,希望让更多人来关注白血病患者的命运。期间,我父亲在工地上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切身感受着白血病患者的痛楚和悲苦。母亲和我说,想想当初你捐献骨髓真是对的,要是你不捐献那人现在就会和你爸一样这么辛苦。我强忍着不哭。我曾经幸运地帮助到一个白血病患者,但还有更多的患者在承受着痛苦。

  回到学校我组织了多次大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采集活动,为同学做讲座、咨询,很多同学在我的带动下加入到救助白血病患者的志愿者队伍。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父亲的病经过治疗得到好转,不需要骨髓移植。母亲抱着我流下了高兴的泪水,连声说是我让老天爷救了我爸。

  2009年我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云南藏族山村一所希望小学支教。

  刚到达德钦县城的时候,我们志愿者都有一些高原反应,一个志愿者情况比较严重进了医院监护室吸氧。傍晚,村里的小伙子扎西开着面包车来接我去学校,海拔3000多米高山上公路沿着悬崖延伸,夜色很安静,很纯净。大哥扎西帮我安排好了住宿,叮嘱我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他。

  一宿没睡,天刚亮我就爬起来沐浴着第一缕阳光,抬头看到的是巍峨的雪山,耳中回荡着村民赶马上山的铃声。第一家拜访的村民给我倒了满满的酸奶煮鸡蛋,酥油、奶渣、青稞饼,这么的亲切。挨家挨户聊过来,认识了村里的人们、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了解了孩子们的上学情况。

  我开始统计学校的财产,整理和检修学校的物件,为学校添置各种文具、体育用品。每天下课后去学生家里做家访,随身为孩子们带些文具。山里的人们不太注意小病小痛的,我的包里常备着各种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这里是旅游区,旅客们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量垃圾。节假日我都带着学生在村里打扫卫生,捡拾塑料垃圾,保持村里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旅游面貌;孩子们慢慢地开始在上下学的路上也打扫垃圾,并会提醒大人们打扫。为了能长期保持村里的环境,减少工业垃圾污染。我联络了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县城的绿色回归环保组织进村宣传家园保护,为人们讲解垃圾处理,并在村口放置了环保标识,提醒游客将垃圾带到县城去处理。

  空闲时候也会和人们一起接待游客、介绍梅里雪山的美,辅导在外读书的中学生。最快乐的是和村民一起收葡萄、收包谷,从早晨到晚上一筐一筐的葡萄从枝桠上到采购车上,一袋一袋的包谷晾晒在土坪上,晒得通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晚上大家围坐在神龛前喝着青稞酒,聊着白天的收获。一年的时间里,我和美丽的雪山、以及同样美丽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做好自己,心存他人,践行心中那一抹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3·15专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社会与法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闽都岁时记小序
《百年巨匠》先睹记
和仙 (藏书票)
听朱东润先生吟唱
温暖一生的太阳
种番瓜
践行心中那一抹善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践行心中那一抹善 2013-03-18 2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