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纪玉
  纪玉

  如果一条道路没有路灯,行人只能摸黑赶路,却找不到哪个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人们就会问:政府为什么这也不管?如果办个事,要跑数不清的部门、盖数不清的公章,耗时费力,精疲力尽,那人们就会问:政府为什么要管这么多? 

  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况,都是现实中可能碰到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是官僚气重,还是廉洁高效;是推诿搪塞,还是职责分明;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公众在日常生活里就能切身体会到。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再次进行机构改革,8个机构不再保留,7个机构组建或重组,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组成部门从27个减少到25个。机构改革,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如果政府职能得不到转变,机构改革就只是表面上的拆拆建建,看起来热闹而已。转变职能,是要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政府则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 

  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还是充分依靠市场规律来分配资源,摈弃行政垄断,发挥市场的活力。政府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让守法守信的企业自由地竞争,而不是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效率低下不说,也能滋生腐败。还有不少事情,可以交给社会来办。比如,小学生放学早,家长还没下班,就有社会公益组织设立“晚托班”,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政府信任社会自治的力量,给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有些事上,比政府亲自去做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 

  有人说,政府这也管,那也管,管得太多,最好什么都不要政府管;也有人说,政府这也不管,那也不管,管得太少,最好什么都由政府管。都太极端。转变政府职能,是要分清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办个企业,行政审批手续多,市场准入门槛高;办了企业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反而不受监管,伪劣商品横行,这是不是本末倒置?适当放权,不是要放弃监管,而是要少干预经济的具体运行,但对违法的市场行为时刻警醒,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在市场无法调节、社会缺乏资源的领域,政府不能缺位,提供公共服务,责无旁贷。 

  政府要转变职能,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来优化内部资源,理顺各部门的职责。最终目的,还是要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所以,转变职能的评价标准,是在公众心中的。如果一条道路没有路灯,发现后能迅速解决;如果办个事,简单快捷,工作人员态度和蔼——若在这些日常琐事里,公众能切身体会到政府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自然会提高。而这些,都需要政府有反省自身的清醒,和改革自身的决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3·15专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社会与法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政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各国酒事
“石专家”
城镇化也当避免“收缩的城市”
床前霓虹光
3·15,转折性的一天?
新民晚报评论A05政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2013-03-18 2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