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家庭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上雷锋”
惊涛骇浪中撑起生命之舟
长城
■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状
  ◆长城

  在浙江省温岭,郭文标是个传说。当地渔民说,他一个猛子扎下去,可在海里闭气5分钟;肩扛100多斤的铁锚,可在海底行走四五十米。更厉害的是,他脑子里有幅详细的温岭海域图。遇危渔民只要报出附近礁石的形状,他就能准确找到位置。30多年来,他仗着这些硬功夫无偿守护着温岭海域,已累计救起526人。每个渔民都记得他的手机号码,因为这个号码就是海上救援的110。

  1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

  黝黑的皮肤,随处可见的伤疤,沙哑的嗓门,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是一条风浪里搏击的汉子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多年的海上救援生涯留给郭文标的岁月印记。几乎在所有石塘人眼里,郭文标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名人。30多年来,他从海里救起了526个落水者。

  郭文标出生于美丽海滨小镇浙江温岭石塘。由于家境贫寒,13岁时,郭文标便辍学下海,子承父业,摇着舢板出海捕鱼。在某个台风季节,年少的他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从海上勇敢地救起一位60岁老渔民。

  从来没有在海里救过人的少年没有任何经验,只知道拼命地往岸边划,反倒是老渔民显得非常冷静,不慌不忙地教他救人的姿势和要领。在老渔民的指导下,15岁的郭文标顺利地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救助,赢得了岸上的一片喝彩。从被救老人感激的目光和众人的赞许声中,少年郭文标读出了救人一命的意义。

  两年后的夏天,一艘温州的渔船在门坎礁出事,别人都畏惧台风不敢出海去救,大家想到了郭文标。他们给郭文标的父亲打电话说了情况,父亲立刻征求郭文标和他二哥的意见,二人毫不犹豫地答应。父子三人深夜出海,成功救了七八个遇难者回来。那时候郭文标家里条件比较艰苦,连做饭的大米都不多,第二天早上父亲只好用仅有的米煮了稀饭给遇难者们吃,并且帮忙堵了他们船上的洞,好让他们把船开回去。这只是郭文标一生无数次救助中最平凡不过的一次经历,但或许正是父亲的这一次模范作用,正是家人的一腔热情和奉献精神,为郭文标一辈子的无私救助树立了典范。

  “救人总是有危险的,我也不能例外啊!”说起救人时曾经遇到的险情,郭文标坚毅的眼神划过一丝凝重。那是1991年的一个暴雨天,郭文标接到消息说鹿头嘴有一艘小船翻掉,便立刻赶往那里。但是由于风浪太大,当他赶到目的地的时候,不仅没有找到遇难者,反而被风浪掀翻了自己的船。无奈之下,郭文标只好自己游泳回家,熟悉大海规律的他根据海水涨潮和退潮的规律,或借力前行或随波漂浮,整整游了一天一夜才回到家中。

  当然,也有救人不成功的时候。比如出事海域相对较远,或海上风浪较大,等他赶到时,船翻了,人也不知踪影。有时,他也坚持潜入海底,设法将溺水船员尸体找到,给家属一个交代,他管这叫:“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无数次与大风大浪搏击,无数次海里逃生和救援的经验,让海上汉子郭文标练就了与海共舞的真本事。为了排险,他可以在海里待上两天两夜,一口气憋着下水,能在水下呆上5分钟;他可以扛着锚在海底走上几百米,一个猛子从躺在水底的钢管的这头穿到那头;他的胸中有一幅详细的海图,只要求救者报出经纬度,他就知道具体的方位、那里的水流情况及需要绕过哪些暗礁。

  在海上,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耽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郭文标的手机24小时开机,而且特意准备了两个,并将号码写在港口最醒目位置上。郭文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花4000多元钱用上了最时兴的大哥大,而如今,他用的手机只是300多元的“过时货”。老郭曾用过的手机都是这样“牺牲”掉的:救人事发突然,来不及搁岸上,掉进海里;海上风浪太大,被浪打湿坏掉;电话太多,打得发烫直至“罢工”……对渔民们来说,郭文标的手机,却是海上的110。身处险境的渔民只要拨通这个号码,他总会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援手。

  2  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郭文标的家坐落在石塘镇小沙头村一个最靠港口的位置,他时常朝港口海面上张望,就是为了看看有没有人溺水要施救的。有时晚上村里有人喊人,他都会认为是在喊自己,于是便会披衣下床,到阳台上看个究竟。据说,这些年来,因为误打误撞,他还吓跑过5个小偷。

  2003年11月23日,巨浪滔天,一艘“闽连渔运3511号”在海上作业时,不幸在钓兵龙鼻头海域触礁,随时都有倾覆危险,十几个船员岌岌可危。郭文标闻讯就要出发,有好心村民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又不是咱本地船!风大浪高的,弄不好会出危险的。”郭文标丢下一句“人命关天”,急匆匆跑了。此时的大海波涛汹涌,郭文标远远看见那艘触礁倾斜的渔船已经进水,命悬一线的17名船员,神色惶恐地挤在一只救生筏上。郭文标大喊道:“别怕,我来救你们啦!”他一边安抚船工的惊慌情绪,一边迅速将他们一个个救上船……面对救命之恩,船老大激动万分,“扑通”跪在他面前,声泪俱下。郭文标赶紧扶起他。船老大又拉住他的双手哀求道:“兄弟,我知道你是个好人,能不能再帮我把渔船拖上岸?”要想将惊涛骇浪中的渔船拖回港口,谈何容易。凭借以往拖船经验,郭文标从别人不敢涉足的石板门航道,成功地将价值百万的渔船拖回岸边。事后,船老大登门感谢,并拿出3万元酬金表示谢意,但被他婉言谢绝:“我救人不是为了钱。”

  对于郭文标来说,每一次海上救援,其实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历险。2005年8月初,台风“麦莎”袭击浙东沿海。8月6日晚上,两名当地网箱养殖户冒险驾船出海,打算拖回养殖箱,结果被海浪困住,无法上岸。情急之中,立即打电话请郭文标出海救援。邻居和村民劝他,台风太大了千万不要出海,妻子也想拦住丈夫。“我不出去,他们两个就死定了。我一个人冒险,或许还能救回他们!”郭文标说完就独自驾驶机帆船消失在狂风怒吼的大海里。海浪像一头发怒的怪兽,不时地扑向小船,郭文标不停地用探照灯在海面上搜寻,并大声呼喊着两名失踪渔民的名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终于在一处礁石上发现了两名奄奄一息的渔民,并将他们安全送上了岸。

  夏天救人还好,冬天海水冰冷刺骨,有时在水下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常常冻得他浑身颤抖,双腿麻木抽筋。“这样冒险去救人,不怕出啥意外吗?”老郭憨厚一笑:“风大浪高,怎能不怕呢?我也有老婆孩子。可是,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既然我有这个能力,那我就尽量帮!”

  有时候,危险不仅仅来自于大海。2010年,有一艘从仙居过来的船在附近海域失事,7人失踪,郭文标接到消息后立刻像往常一样动身前往救人。失事地水流湍急,风浪很大,平常人根本无法下水,更别说救援。郭文标只身潜下水去打捞,却只捞上来六具尸体,第七个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未见到尸体的家属要求郭文标继续下水去寻找,但是在风浪中接连上下多次、独自奋斗了好几个小时的郭文标已经用尽了全身的能量,再也没有力气继续作业了。着急的家属等红了眼,脑子一热,竟然对郭文标动起手来,导致其头部外伤,腹部挫伤而住院。事发后,很多人闻讯给郭文标送来慰问。他却笑笑说:“家里人出了事,亲人着急、乱了方寸,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不会放在心上。”

  “我一般不会主动和被救过的人联系,”郭文标语气平静地说。一般被救的人,事后大多会送点面条、酒之类的东西感谢他,但他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主动与被救落水者保持距离,也希望被救者能忘记自己。“谁都不愿意被打扰。”“这30多年里,只要落水者被发现时还活着,我还没有失过一次手。”

  3  我不是顾家好男人

  前不久,郭文标赶赴北京,从交通运输部领导手中接过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状,他是惟一获此殊荣的中国渔民。2013年伊始,郭文标拍摄的系列公益广告进入人们视野。

  郭文标说,在海上救人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会游泳,二是有设备。郭文标水性好没话说,但是设备却是需要真金白银来购买的。多年来,救人从不收取一分钱的郭文标一直不停地更新着他救助的装备,潜水衣、配套氧气泵、专用救援艇。除了这些硬件,海上救助也耗费大量的消耗品,比如船开出去开一圈就会耗费掉好几千元的柴油,过一段时间便需要更换缆绳……而郭文标家仅有三个收入来源:除不定期接待游客外,还为其他船只清理螺旋桨收取劳务费,而更多的是靠捞捡海洋中遗弃的废钢绳、废铁卖钱。

  保持见义勇为者的良好形象和家庭创收是一对矛盾。郭文标为了让自己办的“海上110”跑得更快、更远,出资60多万元,造了一条长24米,航速达12节的急救船。当他高高兴兴地把新船接回渔港时,村里有人说:“有政府大奖铺底,你造条新船没有负担。”

  “政府没有出一分钱,造船的钱大多是我妻子借的。”郭文标一再表白,人们就是不信。乡邻们说:“温岭市一条渔运船参加海难抢险,救出几名遇难群众,获得政府5万元奖金,你救人这么多次,救出这么多人,名气又这么大,奖励一点也不过分。”这一推理几乎让小渔村人人信以为真。他的搭档,配合出海救人的叔侄找上门要求分钱;使得相敬如宾的两口子为这笔说不清的奖金吵架,怀疑丈夫存私房钱有外遇,这让郭文标有点垂头丧气。

  “我土生土长,大海就是我的家,在海上救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出了名之后这一切都变味了?”这位憨厚的渔民陷入了成名后的苦恼中。

  不过,郭文标也有高兴的事。2012年年底,温岭市相关部门决定每年拨出1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郭文标的海上救援队。但这远远不够,郭文标说,他希望尽快规范海上救援的法律条款,也请社会各界给予海上救援援助,让他们的海上救援之路也能越走越宽。

  如今,别人家都盖上新房子,可郭文标全家依然住在十几年前盖的破旧老屋里。去年,他家附近新开发了商品房。妻子羡慕极了,她多次劝说丈夫买套房,或是搬到城里做生意,也比打鱼强。可妻子的话,郭文标就是听不进去,但他自知“理亏”,看着泪流满面的妻子满腹愧疚:“对不起,我不是个顾家好男人,让你和孩子受苦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防控H7N9禽流感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家庭周刊
   第A1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A13版:休闲/全家乐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海上雷锋” 惊涛骇浪中撑起生命之舟
新民晚报家庭周刊A11“海上雷锋”
惊涛骇浪中撑起生命之舟
2013-04-05 2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