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和书房之间有一个小厨房,是宋庆龄的个人烹调实验室。这里有一台英制老式冰箱,一套台式炉具,锅碗刀铲一应俱全,仍按照原状摆放着。烹饪是宋庆龄晚年最大的业余爱好,母亲曾教给她做西餐的技巧,她自己后来学了中餐,手艺兼具西餐的精确和南方菜的细致。中西合璧的私房菜总能发挥外交作用。有位外国女客迷上她的杏仁豆腐,宋庆龄用法文写菜单寄给她,写了整整两页纸,可见操作程序之严格复杂。她向来是用小石磨研磨杏仁,绝不用买来的杏仁粉。园中果树茂密,春季赏花,夏秋则成为女主人制作点心的好食材。杏子敲碎后与豆腐和糖煮成酱,葡萄加糖和冻粉熬成布丁。楼前湖泊与什刹海相通,鱼类丰富,运气好时甚至能钓上二十多斤重的胖头鱼。她擅烹鱼,红烧、姜汁、咖喱,花样繁多。
红色风暴的围攻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王府围墙挡不住高音喇叭里抓“走资派”和“破四旧”的嘶吼,在园中甚至能听到被殴打者的呻吟,院门外的一对石狮子被视为“四旧”涂上红油漆。宋庆龄接到红卫兵寄来的信,要她剪掉“封建”的发髻。宋庆龄的长发几十年没修剪过。母亲去世前,宋家三姐妹遵照她的心愿,承诺绝不会剪掉长发,最洋派的宋美龄也一生保持中国传统发髻。
8月,一波又一波的红卫兵叫嚷要冲击宋庆龄府邸,要求把这位党外的国家副主席撤掉,他们还没冲进去,西方报纸已纷纷用大字标题报道,孙逸仙夫人住所被红卫兵洗劫。宋庆龄令警卫秘书隋学芳关闭大门,只开一个观察小门。每天天刚黑,她就让人通知警卫排,把全府上下仔细检查一遍,前后门务必落栓。深夜外面偶有动静,宋庆龄便会惊醒,叫秘书下楼察看。
宋庆龄把墙上的人体画、架上的工艺品都取下来,挂上毛主席语录和革命标语,地毯也因为被指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卷了起来。她腿脚不便,曾摔倒造成手腕骨折,那些地毯是中央特别指示为她铺上的。有—天宋庆龄听广播里说养鸽养鸟也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她一气之下命令把鸽子都“处理掉”。鸽房建在北山脚下,主楼门前。每天早晨,宋庆龄起床吃早餐、听广播后,九点到十点之间,必下楼喂鸽子。主人早已逝世,鸽群繁衍成长至今。张珏知道她极爱鸽子,赶忙阻止。宋庆龄又让人送鸽子给几位中央领导“补身体”,那些领导知道宋庆龄情非所愿,全都放生了。鸽子认路,纷纷又回到后海家园。
周恩来把宋庆龄写在“保护干部名单”之首,仍不放心,建议她搬进中南海。宋庆龄婉谢。周恩来于是增加岗哨,从后海一直布置到德胜门和甘水桥,安排一位处级干部坐镇园内。
寓所暂获安全,让宋庆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上海,父母的坟墓被人掘开,遗骨被挖出来“暴尸”。这比抄她的家更令她难以承受。墓地遭破坏的照片从上海寄到北京,宋府工作人员第一次看到宋庆龄当场痛哭,情绪几近崩溃。廖仲恺女儿廖梦醒把照片送给周恩来,周下令上海市有关部门立即将墓地修复,重拍照片,邓颖超亲自登门拿给宋庆龄看。墓碑上原本刻着宋家三子三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庆龄一人,但她知道此时不能要求更多了。她拿着照片自言自语地说:“祖宗总算有个地方蹲了。”直到“文革”结束之后,宋嘉树夫妇的墓碑才恢复原貌。
花园隐居
1967年元旦后不久,深得宋庆龄信任的警卫秘书隋学芳突然中风。新来的警卫秘书一进府就发起“造反”,要求宋庆龄跟大伙一起排队打大锅饭。宋庆龄关节炎很严重,根本无法做到。她几年来一直在小餐厅与女秘书吃饭,此后秘书迫于压力去食堂,宋庆龄一日三餐由保姆端到楼上,在卧室的圆茶几上吃。夜晚,墙外红卫兵的叫骂令宋庆龄无法入睡,她请警卫秘书出去劝阻一下,此人拒绝执行。警卫的表现被辗转反映给有关部门,因他配枪,将他解职时,派了两个人出其不意缴械后才宣布。1968年5月,新任警卫秘书杜述周到岗,他一直工作到宋庆龄去世。
1968年5月的一天,张珏从门缝收到一张宋庆龄塞的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Suicide is a crime”(自杀是一种罪行)。表妹倪吉贞死了,那天宋庆龄长时间一个人沉默坐在屋里。倪吉贞住在上海,因为与“四大家族”是亲戚,被抄家、殴打、凌辱。她来到淮海中路的宋庆龄住宅求援,按响门铃后,被告知宋庆龄一直住在北京,很少回来。绝望的倪吉贞走到马路对面,登上曾属于孔祥熙产业的武康大楼纵身跳下。倪吉贞独身,精通英文,宋庆龄一直有意叫她来北京当秘书,姐妹也好作个伴。
“文革”十年,宋庆龄深居简出,在后海寓所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每天的运动就是在花园散步,有时戴上大檐草帽、披上大氅,坐在楼下南湖边钓鱼。她性情极稳,能一坐几小时不动,收获比陪她垂钓的两个保姆加起来还多。
宋庆龄年轻时就是电影迷,晚年更是深为依赖这一嗜好。每周末在餐厅放电影,所有工作人员都参加,警卫战士也不落下,只留几人站岗。宋庆龄还会叫上许多朋友,也邀请日常为她看病的医务人员来,以表答谢。在只能看样板戏的年代,能在后海花园看《魂断蓝桥》、《乱世佳人》是非常难得的享受。
宋府的“电影派对”一般从晚上六七点钟开始,连映三四部。应邀来看片的人提前一点来吃晚餐,通常是阳春面、小馄饨、酒酿圆子及各式精致的上海小菜。大多数人最多看两部就起身出去透透气,宋庆龄永远是一口气看到凌晨两点从不离座,有时甚至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