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平静,与女友吃个清淡小饭谈点无题闲心。
女友一副弄堂美人的伶俐姿色,四旬年纪,依然满腔小妹口气,动不动便是阿拉外公阿拉姆妈,这样甜这样脆这样没有岁月光阴,一字一句听着,真是羡慕得落泪。蓦然就来了一句,阿拉外公教我的,人可以忘恩,但不能负义,阿拉屋里的家教。外公讲的,要一辈子记住人家的恩情,是不大可能的,人可以忘恩,但是责任和道义,却是不能随便辜负的。这一讲,便沉痛起来,又是恩情,又是义,哪一件不是人间的累赘伤疤?外公厉害,十来岁时候的家教,一路用到了宝贝外孙女的苍茫中年。我听得上心,便不顾女友心情走向,追着问,还有呢?外公还有哪些家教?女友低眉悱恻一下下,放下筷子,讲,外公还教一句,站着借钱,跪着讨债。外公教过,永远不要借钱给人家。伊人才讲完,桌上便有呼应,同桌饭伴幽然叹道,阿拉姆妈亦是这样教的,一式一样的一句话。如此的民国遗韵,一点谨慎小心的富泰中产,一点做人做事的内敛箴言,无一不是家里来的,无一不是血里来的。
跟着再问,格么,姆妈呢?女友翻个白眼,姆妈啊,“文革”了,家抄得死去活来。记得最深邃的,是姆妈教的,人不让我吃饭,我就不让他拉屎。听听,上一辈的含蓄清明,一转身,已经翻脸成了咬牙切齿。没办法,红卫兵把我姆妈逼到活不下去了。是啊,锦绣中产女子,一夜之间被抄成无产破产,不是跳楼就是绝地反击了,还想怎样风致楚楚呢?可怜的是,这一条铁血家教,姆妈当年,是拿来对付红卫兵,女儿今日,却是拿来对付天良丧尽的老公。母女两代,不过短短三四十年,却一次再一次与人玩命斗狠。听完无语良久,心里盘算,这样的家教,虽然狠极厉极,是不是也要教一点给孩子留着防身呢?
回家路上,亦漠漠地想,自己给过包子什么家教。记得起来的,一条是尽量不要找胖子做朋友,天下胖子,胖成那样不堪,原因只有一条,无非意志力薄弱,意志力薄弱者,无论男女,都不可交。
再一条,是碰上落雨,如果没有雨具,亦要好好地走路,不许勾头缩颈,不许东躲西跑,男人一辈子要遇多少事,碰上一点雨,便丧尽了风仪,还谈什么心胸怀抱?
反省一下,我的家教,似乎都势利,且峻刻,不够安详,很不大气。
自我开脱一句,家教不仅来自家里血里,亦是来自时代里。民国的外公,“文革”的姆妈,以及今生今世的我。
我们跟时代,究竟应该彼此包涵,还是彼此埋怨呢?这样艰深的难题,我还真的没有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