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栋没有物业管理的楼
一个有副火热心肠的人
■ 小区下水道是宋刚的“包干区”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报记者 李玮

  特约通讯员 贺昉

  这个初夏的早晨,68岁的杨克娟手拿一面红色黄边的锦旗,风风火火地站在交通路4119号小区门口,对着后面的几个邻里说:“快点快点,勿要迟到了!”

  10分钟后,他们一行来到位于大渡河路上的巴士三汽二分公司。公司党支部书记苗仕泉接待了他们。杨克娟二话不说,先送上了一面锦旗和一封表扬信。这位退休语文教师顿了顿说:“今朝阿拉必须讲几个故事,再不讲,阿拉小区可能要拆迁,这些故事就会慢慢被人忘记了!”

  故事的主人公宋刚,平头、方脸,今年48岁,是巴士三汽二分公司948路驾驶员。故事得从20年前说起。

  “自己的大楼自己管”

  住在一楼的杨克娟回忆说,他们都是1993年搬入交通路4119号的居民。这个小区只有一栋楼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为建成较早,房屋管线老化,房顶时常漏雨,窨井堵塞,而且没有物业管理,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但是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20年来,我们有热心肠的好邻居宋刚,所以居住在这个小区感到亲如一家。”住在2楼的王金华说,大家楼上楼下共49户人家,算算差不多200人,大家都把小宋当自己家的人,一天见不到他总感觉缺了什么。

  大家为啥这样尊重和信赖小宋?因为他20年来,一直坚持义务为小区和居民服务。谁家断电了、水龙头坏了、房顶漏雨了、物件搬不动等,这些琐碎事情对他来说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他是小区居民的主心骨,就是他,提出了“自己的大楼自己管”的口号,带领大家一起治理小区、服务小区。

  家住5楼的吕兆银说,记得1995年那年,小区没有车棚,要搭建一个没那么简单,没有资金,全靠自己想办法。宋刚与居委会几个干部,发动群众,到较远的地方扛来废旧铁管、塑料雨棚。当年宋刚才三十来岁,年轻力壮,他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常常干得腰酸背疼、肩膀红肿。搭建车棚,真没那么简单,当时有的人吃不消,干着干着就溜了,小宋却坚持到底,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没关系”。在他的坚持下,车棚终于建成。多年后,风吹雨淋太阳晒,车棚一部分坏了,居民们提出再一次重建,宋刚仍和几年前一样,勤恳踏实地带头把车棚修建好,大家对他很是佩服。

  宋刚:没想到老吕连十几年前的事情都还记得。这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一起使力,这件事也办不成。

  “力挽狂澜”战“海葵”

  2楼的徐酉生先生接着说,记得去年8月份,上海连续暴雨,台风“海葵”期间,雨水倒灌到我们小区,无法往外排污水,小区里三个窨井的污水全漫出来了,臭气难闻,有些底楼居民家里还泛出黄色的粪水。那天上晚班刚回家的宋刚不顾休息,帮着大家把水泵往窨井里放,多沉的水泵哪,足足二三百斤!每天放进去拿上来都是他,上午在小区抽污水,下午还要去车队上班。

  “那天,为了从窨井里取大水泵,他扭伤了腰,还伴有严重的血尿,我们吓死了,赶紧让他休息。”徐先生说,没想到即便这样,他还坚持去上班,几天后,实在挺不住了,他才去医院治疗。医生再三叮嘱,一定要卧床休息一月,否则会留后遗症。但他怕单位缺人,只休息了一星期,又匆匆上班去了。

  其他居民七嘴八舌地补充说,平时发现窨井不通畅,小宋常一个人去疏通,一手拿撬棒,一手提水桶和捞勺。你问他疏通过多少次窨井?他自己肯定都数不清了。

  宋刚:我这个人,眼睛里看不得脏乱差,看到污水排清,我很开心,就不觉得吃力。

  “乒乒乓乓”解救大门

  王金华娓娓道来另外一件小事:有一天半夜12时多,小宋夜班回家,发现门卫王老伯一直在等他。一问缘由才知道:小区每晚11时要锁门,每家每户都有一把钥匙,但那天11时过后,有位居民回来锁门时,一不小心把钥匙拗断在锁眼里了。这下可急坏了王老伯——锁坏了,换把锁倒也无妨,但是得给200多个居民重新配钥匙,这可是件麻烦事。所以他一直等着宋刚下班,让他想想办法。

  第二天一早,小宋嘴里咬着一块馒头,带着工具来到小区门口,开始研究锁眼。“乒乒乓乓”敲打了好久,折腾了整整1个小时,总算把断裂的钥匙弄了出来。

  小区所在的香泉居委会民政干部许根娣接过话茬说,她从事社区工作十几年,没见过那么受居民拥戴和依赖的同志。有个别居民说他爱管闲事,得不到任何好处,何必呢?他说,社区里没有闲事,只要为大家好,管管这些闲事也应该。

  宋刚:老邻居居然记得我那么多点点滴滴,我这辈子也算值了!

  (下转A4版)  (上接第1版)

  关爱邻里“老婆吃醋”

  宋刚的妻子丁晓蕾,是个端庄又爽快的人。她开门见山告诉记者,她和宋刚结婚20多年,从没红过脸。但是刚搬到小区那几年,她还真和他怄过气。“居民们啥事都找他,我每天最怕听到敲门声。一敲门,准没‘好事’”:有一次,205室的老年人突患重病,早上6时来敲他们家的门。小宋二话没说,一路陪同到医院就诊;还有一次,他们这幢楼房顶漏水,又有居民上门请他帮忙。他冒着40℃的高温在六楼房顶浇柏油沥青堵漏;还有,每年夏季,居民们都请他过去帮忙冲洗水箱,好让居民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开始几年,丁晓蕾不理解他,总觉得他太无私。自己家里条件又不好,她有时要做夜班,还要照顾孩子和家里,十分辛苦。他把关爱都给了邻里,叫她怎能不“吃醋”呢?慢慢地,丁晓蕾发现邻居们总在她面前夸宋刚,感觉丈夫在居民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她有些理解他了。再后来,她也加入了他“为民服务”的队伍中,也体会到了为大家服务的快乐和价值。

  宋刚:我这20年最亏欠的就是我的妻子。有一次,她在夜里跟我说:“宋刚,我们下辈子还做夫妻好吗?”我不会说话,嘴上只是“嗯”了一声,其实心里翻江倒海,觉得对不住她,感谢她这么多年来的理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伪造“通缉令”骗局
一份潜在受骗黑名单 一个上门预警不眠夜
半夜卧室天花板墙面脱落
警方提醒
一栋没有物业管理的楼 一个有副火热心肠的人
保洁船“安营扎寨”桥洞下
古美十村女子坠亡
鳜鱼上桌“瘦一圈” 还说食客“运道差”
小区车库起火
热线专递
报料方式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04一栋没有物业管理的楼
一个有副火热心肠的人
2013-05-19 2 2013年05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