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沪语课是生活
耿银平
  耿银平

  五月十五日《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在全市幼儿园开展上海乡土文化教育,加深儿童对上海方言的感知。纠正对方言的驾驭能力的每况愈下。

  方言“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针对青少年方言能力下降,上海市出台沪语教学,意义非常积极。

  可站在全面发展、生活教育的高度,我还是认为,搞专门化的“课程崇拜”未必可取。 语言这种东西,本是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存在,社会交际工具,它的最好的舞台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和社会。只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聆听到的语言和鲜活文字,因为浸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韵味,才更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和模仿兴趣,才会有更乐观持久的学习动力,唤醒孩子们内在的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族群认同感。

  遗憾的是,如今属于孩子的生活时间和社会历练机会,非常少,接触方言的机会更少。如果我们想真正将孩子的方言能力提高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放飞孩子,多一些社会化机会和探索。比如多和长辈接触、聊天等,多接触会说方言的邻居,多在胡同弄堂里玩耍逗留等。 

  反言之,就算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说方言,只要现实生活中的方言氛围不够浓郁,缺乏其生存的基因和土壤,孩子已经学会的方言,仍会被“吃”掉,失去它的生命力。这是语言习得能力的必然。我们违背不了。

  如果我们在搞好沪语教学的同时,也能在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方面,多一些货真价实的探索和努力,真正让孩子“沉”到生活深处,要比单一性的“课程崇拜”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社会与法
   第A25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6版:特别关注/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东方大律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世经经纬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大势分析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 彩票世界/ 金融天地
   第B12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4版:聪明消费/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城里城外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4版:家装专版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0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31版:好吃周刊/酒旗茶垆
   第B32版:广告
“农夫”成范永先生
上海杂货铺
好莱坞音乐的黄金年代
浇花桶
最好的沪语课是生活
情系厨间
三言两语记
用奔跑解读城市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最好的沪语课是生活 2013-05-31 2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