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
“设计”是一个动词,当这个动词与其他名词结合,焕发的魅力是无穷的。即将在9月5日开幕的2013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上,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将用多个板块探讨关于“设计”共融的话题,探讨当设计与艺术、手工艺还有新技术结合后的延展性。
手工艺与设计实践
近年来,似乎与设计无关的农村正成为设计师创意灵感的起源。当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怎样从设计的角度探寻手工艺,让产品除了具有工艺美感外,同时拥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带着这些思索,此次在2013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上的“传统手工艺与设计交融”主题馆将邀请10位来自国内外的手作艺术家、设计师及品牌,展开为期3天的手工展览,近距离呈现包括家具、鞋履、眼镜、玩具公仔、陶瓷、自行车、剪纸、甜点等手作艺术家的作品,满足人们对手感温度的探索。
借由双手,经过“手工的魔法”,平淡无奇的材料仿佛被施了魔法活灵活现了起来: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张娜,创建“再造衣银行”,一针一线编织出跨越时空的时尚美感;公仔设计师项哲青,以双手打造一座古典与未来并存的蒸汽朋克世界;家具设计师邓乃瑄以及来自瑞士的设计师Jonas Merian以古董布料及再生材料做出各有风格的作品;陶艺家孟令用陶土塑形,描摹出想象中的美好;手工车达人蔡振兴游走上世纪年代的老车配件里,一点一点拼凑重现古董自行车风华;日本手工眼镜品牌True Vintage Revival回归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手工眼镜的做法,对手工致以最崇高敬意;甜点设计师陈薇的每次制作就像打造一件件充满手感温度的珠宝;而在剪纸艺术家邱珈的作品中,能在各种浪漫场景中阅读到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手工之所以令人尊敬而感动,因为在这些作品里,能阅读到手工艺人对创作的真挚,如同鞋履设计师胡依林所说,“我就是要把这件事做到最高的高度,而且只能是我用双手才能做到。”借此,我们也希望能够重新探讨手工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将朴素情感、精湛工艺更多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设计造就艺术衍生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的跨界实践活动已成为文化的热点,并在融合中不断推进,对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有域无界”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是艺术与时尚得以不断整合并呈现进行时态的当代性特征。当下,“艺术+设计”的跨界合作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时尚品牌(奢侈品)与艺术家的合作,创造出独特的跨界之作,带给消费者全新的、空前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一再刷新着品牌本身的市场奇迹。
在中国,艺术衍生品概念目前更多停留在艺术家画作在不同材质上通过印刷、烧制等手段原样复制的层面。像吴冠中、刘野、方力钧、岳敏君等不少国内艺术家,都曾经与机构有过开发衍生品的合作,而百雅轩、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也都是艺术衍生品领域中的“吃螃蟹者”。
在2013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礼在上海”板块内,上海艺术版权开发中心则在思考艺术的多重衍生之路,在他们看来,艺术衍生品市场很大,但若只限于传统思维的艺术衍生必然会走向死胡同,于是借着设计之都活动周,他们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艺术衍生品,通过授权的方式使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和张桂铭5位艺术大师的20幅精品画作,通过各个层面的想象力,去勾勒出一个美好的设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