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半个月以来,陈家泠、卢辅圣、肖谷这3位上海著名画家分别在北京举办大型个展,另外,由上海美协主办的一个呈现上海百年来美术发展状况的大展亦正在筹备于11月在北京亮相。
大胆张扬海派艺术
上海美术界,从团体到个人,如此频繁赴京展出,引起人们关注。过去,往往是北京的画家纷纷到上海举办展览,而上海画家在同行心目被认为是懒得“出远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分析认为,在近百年来的中国美术史上,新中国成立前,京派和海派相互不待见;新中国成立后,京沪两地美术界的交流剧增,但这种流动是行政性安排居多;改革开放后一个阶段,京沪美术界基本是各行其道。相当长时间里,上海艺术家都在埋头于自己艺术道路的探索。如今,看来相当一批的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造诣上走向了成熟,这也使得他们具有了胆气。另外,在经济上也有了些底气,才敢于投入去大张旗鼓张扬自己的艺术。上海艺术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从近日在京办展的几位画家作品可见,他们的作品比过去更大气,更具感染力,个性更鲜明凝炼,样式更丰富多彩。上海画家也确实到了可以走出去亮亮相的时候了。
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近期上海几位艺术家的赴京展览,都受到当地美术界的高度重视,美术界和新闻界捧场也相当给力。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新馆重新开放之后,陆续推出了数位北京地区著名画家的展览,此次推出上海画家陈家泠先生的展览,旨在审视中国绘画艺术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南北特色,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在21世纪发展的全貌。
要有世界眼光和胸怀
其实近年来,非但上海画家进京办展,还有一些画家索性迁居到北京发展。画家蔡小松说,他到了北京以后才发现平台不一样了,机会更多了。如今,他已被某著名的国际艺术机构选中,作为其力推的“中国当代水墨”中的一员。
“狭隘的地域性正在被打破,这是大趋势。”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对记者说,让上海美术走出去,并非仅仅是现在才开始的,这是上海长期致力于推动的事情。
早在数年前,上海中国画院就和北京举办过大型的交流展,以及齐白石、林风眠对比展,很有影响。他更进一步认为,如今上海艺术家已不应该只是考虑走出上海,到北京去办展,还要有世界的眼光和胸怀。在当今时代,艺术的地域性局限已有了巨大改变。当西方大量向我们输入他们的艺术时,我们也应该走出,到世界各国传播我们的艺术。如5年前,上海中国画院就曾在美国纽约切尔西博物馆展出了该院创办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不少美国同行、评论家、收藏家看了展览后感慨,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本报记者 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