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守候伏击居然与卖鸡蛋的山东姑娘小琴做了搭档。近三十年了,小琴的影子却常常在脑海里浮现。
1986年的夏末。某日中午,正在看守所提审受贿犯的我和师傅突然被老科长电话叫回,说是有紧急任务。原来,科里的另一位同志侦查的一起重大经济犯罪案有了新的进展,但主要犯罪嫌疑人胡某尚未归案,必须立即侦查实施拘捕。在听取案情介绍和辨识嫌犯照片后,师傅当即判断出胡某很有可能在南市区某路段的某关系人家里落脚。于是我们顾不上吃中饭迅即换上便衣乘坐公交车赶往南市区。
两小时后,我们才到目的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杂乱而热闹的老街区,街面的商家和居民集聚在一起,稍不留意就会把街面的门牌号与弄堂里的住家混在一起。尽管目标区域就在眼前,可我们事先并未掌握具体的门牌号码。本打算请居委会阿姨协助,或是以官方名义挨家挨户查询,但案情重大,为了保密和不惊动其他关系人,师傅巡视了周围地形后果断决定:“适时化装侦查,寻找掩护,于目标可能出现的弄堂口守候伏击。”
化装倒容易,可由谁来掩护呢?师傅没有明确指点,我又不好意思开口请教。正在一筹莫展时,只见师傅已步入旁边的杂货店,随意地抽出香烟递给店老板后,又若无其事地同他聊起了“山海经”,像似一见如故的朋友,又像兄弟俩在做买卖似的。看着师傅已进入“角色”,我也不甘落后,焦急地盘算着最佳方案。
就在我四处打量时,忽然看见一位身着浅蓝衬衣,梳着像铁梅一样的长辫子,挎着一篮鸡蛋的姑娘朝我走来。那时,一些外来的小商小贩虽不敢在马路上公开叫卖,但在居民集聚区或小弄堂里不时也能见到他们卖鸡蛋,或提着搪瓷烧锅调换票证的身影。少顷,见她背靠街沿灯柱席地而坐时,我灵机一动,“何不以卖鸡蛋作掩护呢?”想到此,我连忙迎上前去蹲着假装询问价钱,并告诉她我的身份和请求。让我惊喜的是姑娘忽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爽快地点点头说:“那就跟俺一起卖鸡蛋吧。”说着,她还撕下一半旧报纸给我当坐垫。随后,我问她姓名,她瞅瞅对面的杂货店说:“那店老板买过俺的鸡蛋,听俺说山东话,就叫俺‘小山东’,俺明明叫小琴嘛。”而此时与店老板在一起的师傅见我挨着小琴“卖起了鸡蛋”便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一个小时过去了。眼看篮子里的鸡蛋只剩下五六个了,却依旧不见胡某的踪影。小琴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便关照我继续守着,说是去附近的哥哥处再取些鸡蛋来。约莫刻把钟,小琴挎着大半篮鸡蛋回来了。她还说哥哥没她卖得快,让他回去烧饭了。她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已近傍晚,不免心生愧疚。可没等我开口,小琴又说:“俺可不着急回家啊。”
夕阳西沉,绚烂的霞光仿佛在昭示着胜利的到来。就在我目不转睛地四周搜索时,一个相似的身影蓦然扑入眼帘。他右手握着砖头似的“大哥大”,看似步履笃定,但环顾左右的诡异神情无不暴露着他的心虚。他,就是嫌犯胡某。就在同一时刻,师傅也已起身向我发出“跟踪”信息。有幸的是我和师傅的默契丝毫未引起胡某的察觉,当他穿过马路停下脚步准备点烟的刹那,我们一左一右突然出现在他的跟前,并亮出镶有金色国徽的证件……
华灯初上,人流熙攘。我回眸一瞥,却见挎着篮子的小琴依然站在那里,她是在目送我们凯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