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喜欢的泡饭不知源于何时,反正我吃泡饭已50年了。那天,吃泡饭时突然感悟:要是把海派文化作为上海人文历史发展的一首交响乐,那么,饮食文化中这别具一格的泡饭,就是一段让人惊喜、让人亢奋、让人回味、让人常怀感恩之情的华彩乐章。
和大多数上海人家一样,我家早饭一直以泡饭为主打。可以这么说,我是吃着泡饭长大的。出生刚几天,我就被亲生父母送至膝下无嗣的养父母家。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奶糕奶粉即使计划供应也常断货,视我为掌上明珠的养父母就熬粥汤喂养我。然而在我三四岁时母亲生病常住院,父亲熬粥时常常急于上班,未等米粒开花汤稠就盛给我吃,有时就把昨晚剩下的饭用开水泡一泡。是否从那时起,我就注定与泡饭结下不解之缘了呢?
9岁那年母亲病故,我自然挑起了家务的担子。早晨起来先挖一块饭放碗里,倒上开水捣一捣预热,刷牙洗脸毕,把头拨水倒掉再加上热水。天冷时要换三次热水才吃得热乎,然后上学。
那年月籼米为主,饭冷后很硬,开水泡后吃在嘴里如渣。放学回来,我就把籼米饭加水放在火油炉上滚一滚,这一滚,那细长的硬米粒就舒展开来,比光用开水泡要松软些。
当时计划供应的几斤大米(粳米)平时舍不得吃,我特地要等在父亲休息的头天才用粳米煮饭,待翌日早晨用开水来泡,那圆润、糯滑的大米泡饭确实比籼米好吃多了,就点咸菜、萝卜干,偶尔有鱼冻佐餐,那滋味、那感觉,现在的山珍海味似乎都及不上!
回想这平常的泡饭,还曾助我夺过冠呢!那是15岁时我参加校运动会3000米长跑。之前几天练跑回来别人都有妈妈送上油条豆浆,我照例泡饭。比赛那天早晨,我练跑回来也发现桌上放着两副大饼油条、两碗甜豆浆。父亲对我说:“平时爸爸没什么好的给你吃,今天比赛,体力要消耗很多,泡饭不要吃了,把这些都吃完!”说着把两根油条卷在两只大饼里塞到我手上就去上班了……一阵心酸的我眼眶湿润,大口咬着大饼油条。然而不知是长期久违大饼油条不习惯了,还是对泡饭情有独钟,咬在口中的大饼油条就是咽不下去,结果还是吃了两碗泡饭,后意犹未尽又盛了一碗……
比赛开始了。发令枪响后,我们十多位同学如离弦之箭。到2000米时,我发现自己并未体力不支,反而是跑在前面的几位在减慢速度。在过了2500米向终点冲刺时,我与其他选手拉开了距离跑在了最前面……好多同学在赛前几乎天天大饼、油条、豆浆,体力耐力却一般,而每天以泡饭为伴的我倒获得了第一名,这是否得益于早晨吃了三大碗泡饭垫底呢?
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依然不弃泡饭,妻子和女儿在我的影响下也钟情于它。早晨吃一碗泡饭,就着咸菜萝卜干,或咸蛋皮蛋、或榨菜海蜇皮,比任何五花八门的早餐都来得惬意。而在珍馐佳馔之筵席聚餐后,回家吃一碗泡饭,既清口又除腻,真是爽透了!
上次参加晚宴,最后上来“咸泡饭”,肉丝、海鲜、火腿、开洋、鸽肉、鸡汤……应有尽有,然“鲜”在一起的咸泡饭我怎么也吃不习惯,结果让服务员打来白饭开水淘淘白米饭,吃得津津有味……
今生今世,我与泡饭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