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首先要强化对住房保障的认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是“十二五”规划明确的量化目标,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作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并有政府信誉担保的重大民生工程,“言必信,行必果”是必须恪守的施政底线。在保障房建设行至中局之时,各级政府还须加力,多算算民生大账,少算一点地方财政小账,保证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和工程进度。
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还需要让保障房真正有“德”。既保证保障房建设的平稳进行,又革除已暴露之弊,在增量层面,就应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把公共财政用对用足;在存量层面,应着重分配制度的公平设计,让保障房远离寻租平台,也不成为福利陷阱。
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调控思路就要更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在调控方向上,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不动摇。同时,在捍卫保障房商品功能的同时,客观看待楼市具有的金融功能,寻求更加平衡和长远的调控之道。
(徐立凡,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