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帮菜擅烹荤素湖鲜水蔬,如太湖三白羹、蒜子鳝筒、香酥全鸭、松鼠鳜鱼等,自然,正时令的“水八仙”珍蔬也渐次亮相,有一道叫做“一勺秋光”的炒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舀起一勺,品味感受到内有藕片、莲心、菱肉、茭白、百合、荸荠,居然还有鸡头米呢。味道清芬爽口自不必言,便是这名儿“一勺秋光”亦大可人意啊。寻思这菜馆为菜肴起名也很有些韵味,这些水生的蔬果皆应秋令而生,聚合在盘中勺内,的确非常可爱,虽莫能将秋光一网打尽,也算得秋天的代表和精华哩。于是我油然想到其实这样的美味除了饭店,在家里也是可以享受到的呢。
回家后我就来了个改良和创造,一时未能像饭店那样把大多秋水蔬果囊括一起,就择其要者,烹调了起来。我设计的并非炒素,而是煲汤,以排骨为主料,选取肉质比较细嫩的肋排,辅以塘藕、玉米和鸡头米,煲了锅排骨汤,姑且也用“一勺秋光”这样的名儿吧,因为除了排骨未必与秋搭界,其余辅料皆是秋天的赏赐,这排骨汤不也浸润着秋天的味道吗?
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取一斤多肋排切成麻将牌大小,以每块串一根细骨、瘦肉中间有薄薄的肥膘为佳,用其他排骨就稍差些。肋排嫩、煲汤后略有油水,不然塘藕玉米等就欠润了。先将剁好的排骨焯上一焯,焯去血水浮沫,然后投入电烧锅内文火慢煲,加姜、酒等佐料,适当时,将藕片和玉米段放入,任其慢慢煲去。注意,鸡头米最好不急于投入,这是苏州人烧鸡头米的诀窍,因为鸡头米最为娇嫩,苏州人又推崇的是“南荡鸡头米”,即为“南芡”,系苏州南郊葑门外黄天荡一带出产,余者皆被视为“北芡”,不入苏州人“法眼”。须知这“南荡鸡头米”是经不得久煮的,久煮的话,色香味俱次,引为可惜。最好的办法是清水烧开,投入鸡头米,待清汤边上串泡,鸡头米即可食用,入口柔糯清香,是秋天最本色的味道。我这会儿并非清汤煮鸡头米,乃是排骨汤掺入鸡头米,那么就等到排骨和玉米、塘藕皆到了火候,方始将鸡头米投入,一滚即成,既保持了鸡头米的本色,也让排骨汤益增其色也。
这一锅名为“一勺秋光”的排骨汤有了“黄金”(玉米段)、“白玉”(塘藕片)和“珍珠”(鸡头米)果然秋光摇曳、色彩丰富、香气扑鼻、美味可口!
文 / 吴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