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爱好戏曲,对话剧并不熟悉,去年,静安戏剧谷以我的工作与生活为基本素材,演出了由香港“桂冠导演”毛俊辉挂帅、著名演员张芝华领衔主演的话剧《柏阿姨的一天》,我有幸观看,从此竟喜欢上了话剧。趁空闲我试着写了一篇“柏阿姨的上班路上”。说起写这个话剧的初衷,是来源于我爱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他看了话剧《柏阿姨的一天》后说,柏阿姨的一天太短了,你上班路上就可以写一个话剧。听他这么一说,我灵感立马就上来了。
因为平时太忙,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因此只要有机会我就坚持走路上班。我家到单位大约要走40分钟,时不时被市民拦住,或询问、或求助,还有要求拍照合影的,电话更是经常不断,基本每天都有故事。我这个人比较情绪化,有时接电话遇到气人的事忍不住要发火,一路上哇啦哇啦,搞得一些先前没有认出我的人,根据声音判断“柏阿姨发火了”。
一次,突然被三个老年人拦住,据说他们得知这条马路是我上班必经之路,已经在这里守候了一周。看着他们焦虑的眼神,我就知道他们一定遇到难题了,他们的祖传房屋面临被人抢占的威胁。后来我帮他们找了律师,通过司法途径,最终解除了危机。
因为上班路上可以写的事太多,所以写个初稿是没有困难的,但要把它作为话剧搬上舞台,那是差距太大了。我便向梁伟平求助。梁伟平是我们黄丝带艺术团的副团长。虽说是明星演员,但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爽快地答应让我发给他。他看得很仔细,到底是行家,没几天就打电话给我。首先对我的初稿鼓励了一番,接着提出很多修改意见。比如:话剧的故事不能太多,场上场下要有互动,还可以插进画外音等等。说实话,我是第一次捉笔操刀,他有的意见我只是一知半解。我只好拜托他帮我修改,他欣然答应了。没几天收到经他修改后的《柏阿姨的上班路上》剧本,真是耳目一新。所以严格说来,我只是提供了素材,真正的编剧应该是梁伟平。
接下来,我与梁伟平商量排练的事宜,他提议让我自己亲自上场,好在自己演自己应该没有问题,我蛮自信。但毕竟是上舞台,没有专业导演现场指导是不行的,便斗胆请他当我们的导演。要知道梁伟平是上海淮剧团的业务团长,不仅要管理淮剧团的日常业务,而且自己演出的任务也很重。这个要求,他又爽快地答应了,我真的兴奋不已。因为这次静安区戏剧谷要求是市民话剧,演员必须是由市民担任,在排练过程中梁伟平亲临现场,对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走步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11月3日由我主演的《柏阿姨的上班路上》正式演出,这是我是第一次演话剧,不免有点紧张,梁伟平一旁不断地给我们鼓励、打气。演出相当成功,竟拿到“最具人气市民话剧”“最佳女演员奖”两项大奖。这可能是对我的鼓励吧。市民话剧的举办不仅给市民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为市民把身边的感人事、有趣事搬上舞台提供了载体,可以说我余兴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