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饭
有一位我喜欢的长者前几天在微博上“控诉”,他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家文人都是不诚实的。“写文章的人为了达到文字的效果,为了追求文字的美感,或者为了文本结构的需要,几乎都会下意识的不诚实。”我想了半天关于“诚实”,最后想到一句歌词:“天真是一种罪”。
年轻的时候我自己也有一套有关于“诚实”的准则:有一说一,直言不讳。黑的就是黑的,白的不是蓝的。鹿不是马,人并非兽。打牌不能使诈出千,输了钱也不赖账,当然赢了钱也想拿到手;人家找我借钱我有就借,如果没钱也会老老实实告诉对方。假如我借了人家的钱就趁早还了。家里有老婆就告诉女孩子不方便单独约会,甚至老婆难看不难看,只要对方问起,也要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事情,除了最后一条,小于十五岁的男孩子仿佛更容易做到。至少十五岁前我自己都能说到做到,并坚信是“诚实”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所有人都是十五岁的我这样的价值观,人世间会不会变得更加美好一些呢?
后来我发现不会的。如果人人都奉行我那一套“诚实”的准则,个子小长得丑的会自卑难受无地自容,无力之人容易沮丧,贫穷将会导致各种疾病(生理的心理的)——嘘寒问暖这件事,热心鼓励这件事,往往透露或兼着“虚伪”。
那接下来我先说一些看上去显得“诚实”的话:上海连日的雾霾让一些老烟枪为自己的抽烟行为找到了借口并暗暗庆幸,免于某种内疚;各种社会丑闻让人们对彼此(尤其是夫妻之间)的宽容度大大增加——只要你拥有某种人性之恶,没有成为一个完人,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丑陋都将成为你的防坠网——让你在陷入罪恶的途中得以缓冲。
而积极向上的人,则会因为一些“诚实”,比如有光明的同时世间确实存在黑暗——有可能怀疑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和目标。我们有时候“不诚实”,恰恰是因为想让这个世界保持美好,做到自己那一份小小的“人艰不拆”。
呵呵,那么我是怎么做的?
如果一位朋友正在戒烟,又有一些反复的时候,当他偶尔想抽一根,不要太诚实,说他是“没用的人”。
如果一位朋友正在戒烟,甚至自信满满拿出一些戒烟的工具(比如某种戒烟糖果)做出某种证明,但你发现在他/她的头发上还留有烟味,不要太诚实,告诉他/她,你支持戒烟这个行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