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1950年1月10日的报纸,发现上面刊载了新华社电讯,标题为“英国及锡兰政府愿与我建外交关系 我分别复电同意进行谈判”,内文说周恩来外长于六日接到英国外相贝文关于愿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照会,周外长于九日复电表示我政府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英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接受贝文外相指定为临时代办的胡阶森先生为来京就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谈判的代表。
2月13日胡阶森抵京,中国外交部派交际处科长韩叙赴站迎接。作为英政府代表,胡阶森参与建交谈判前后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直至1951年3月谈判代表易人,3月5日胡阶森奉调离京返国,新派遣的谈判代表蓝来讷(Lionel H. Lamb )于6日抵京。
就是这位谈判代表,J.C.胡阶森,在1919年的中国电影史中曾短暂出场。
这年12月,时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的利德尔,收到了12月8日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胡阶森(J. C. Hutchison) 的来信,代英国商务参赞索取上海租界电影院情况,包括“影院经理的姓名、地址和座位数”。信中说明,此番索要资料是为了“回复来自伦敦外交部的一份商业调查表”。
总办利德尔随即将来信批给了工部局工务处长和捐务股长。负责核发租界内各类营业执照的捐务股,异常迅速地向总办呈报了由该股发给执照的租界内影院名单及情况登记,同时声明捐务股没有各影院座位数的记录。几天后(17日),工务处长致总办的函件填补了这项空缺。 总办利德尔接信当天,把两份材料合并整理,寄送胡阶森。后者18日即刻亲笔回信,向总办致谢。
这宗与胡阶森相关的档案,使我们得以了解1910年代末上海公共租界范围内电影院的准确统计。就统计资料中所列的9家放映场所来看,在所有权方面,有4家(夏令配克、万国、维多利亚和虹口大戏院)属于西班牙商人雷玛斯(A. Ramos),2家(爱普庐、新爱伦)属于葡籍俄人郝思倍(S. Hertzberg),2家(花世界、先施公司屋顶花园)属华商, 1家(东和)为日商所有;在空间分布上,6家在苏州河以北(今虹口区境内),而3家在苏州河以南(今黄浦、静安两区境内,其中独立影院只有夏令配克1家);从类型来看,外商经营的7家均为独立影院,华商的2家是附设在游乐场中的放映场所。
此外,这份档案还展示了英国对它的海外势力范围内的电影经营一度非常着意。我们切勿忽略,上海总领馆与工部局总办处之间这番函件来往,概因“伦敦外交部的一份商业调查表”而生,胡阶森是代英国驻华商务参赞完成一项调查任务。来自“伦敦外交部”的这份“商业调查表”,从时间上讲,较之1927年美国第一份中国电影市场的官方调查报告,要早8年。